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写作指导

学法指导课教案,学法指导课教案重难点

时间:2023-03-08 18:15:02 作者:周老师 字数:138167字

一、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结束语: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用法律保护自己
作者:实验小学徐雪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6-2912:15:201053
教学目的:
1知道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2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资源与策略:案例分析讨论,小品表演,寻找有关法规,知识竞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师: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如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法律知识检测
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表明我国用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3)社会保护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4)国家专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可见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责任,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5)未成年人除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外,还需要社会保护。(√)
(6)有违法行为的我国未成年人,不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观看一个小品,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交流)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案例1.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7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赌博,观看色情淫秽录像,甚至夜不归宿。
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却反唇相讥:“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案例2.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讨论交流)
三、总结
我们未成年人要从小学法、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法与我们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校园中的违法行为有哪些,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做遵纪守法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和课堂创设的情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
2、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法律书籍。
师:今天老师带了几本书到课堂,请同学们看看。(学生读书名)
2、师:这些书你们看过吗?(没有)
3、师:其实这些书籍中的法律条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与我们生活。(板书课题)
二、观看实例,学法明理。
(一)课件一:晨会上的升旗仪式。
1、请学生观看晨会上升旗仪式时一年级部分小朋友的表现。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在影片中发现的不和谐画面,并说明原因。还可以说一些影片中没有的现象。
3、老师小结,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第3和第13条,学生齐读。
4、布置任务:星期五到一年级四个班做有关《国旗法》的宣传。
学生用本子做记录。
(二)课件二:钱丢失后。
1、影片一:晨会过后,三(1)班的郑凯林同学为爷爷买七十岁生日礼物的300元钱掉了。
学生说说该怎么办?
2、影片二:郑凯林同学在搜查同学的书包。
学生说说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看看三(1)班的班主任是怎么说的?
3、情境一:李丽同学是叶凡同学的好朋友,她发现叶凡同学的一些可疑之处。
学生讨论交流李丽同学该怎么做?
课件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4、情境二:老师引导叶凡同学承认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生小组合作想象老师引导叶凡同学承认和认识自己错误的情景。
全班交流。
学生说说叶凡同学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
课件出示《刑法》第151条规定: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
(三)情境三:老师体罚学生。
1、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上讲台,指出他的错误,并罚他站。
2、学生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3、课件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老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侮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批评学生时不能出现“笨”“傻”等伤害学生自尊的词语。
4、引导学生老师有这种行为时该怎么办?并让学生认识到老师这样做的苦衷,从而达到体谅老师的目的。
三、总结课堂,感情升华。
1、老师总结板书。
2、向学生推荐百集动画片《小小律师》。
3、课件出示《小小律师》的片尾曲歌词,学生配乐齐读。
4、布置课后作业:看看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下用到法律条文。
我们身边的法律
作者:实验小学徐雪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6-2912:16:59913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2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法制意识。
教学策略与资源:
1查阅《中小学生自我保护必读》,《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通用读本》;
2制作案例幻灯片,并配录音说明;
3学生准备身边发生的案例小品,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1寻找身边违法行为,敢于保护自我;
2了解《中小学生自我保护必读》,《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通用读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或售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掌握和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身边的法律》
二、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
一组一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991年9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全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与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下列原则:(1)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抢答题:1什么是未成年人?
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4《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方面做了那些规定?
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使得使之辍学。
5《未法》对父母不履行法定职责作了那些规定?
对不履行职责或侵权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经教育不改的,撤消监护人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
6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适龄儿童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除教育批评外,对监护人或招用人并处罚,责令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三、观看小品,了解身边的违法行为。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懂得了法律对我们的意义,而且掌握了许多法律常识,下面,就让我们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表达出来。
第一小组:小明的妈妈因家境困难不让小明上学(这样做是否违法)
第二小组:见义勇为需要大家参与。(见义勇为者被刺围观者未一人支援)
第三小组:强行借物(钱)不"私了"
四、联系实际,交流观看小品的感受。
1、师:同学们,刚才同学们表达的特别精彩!课前老师让我们和社会上进行实践,你发现没发现身边的违法行为,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议一议。
生1,有的同学向我借钱,我不借地就找人打我。
生2,我的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仗,不带就不够意思,
生3,放学生有人跟踪我,怎么办?
生4,我看到有人偷别人材,我不知如何是好?
……
2、观看幻灯,了解用法律保护自己知识和方法。
五、总结课堂
法律像眼睛时刻伴我行,安全像耳朵把我来提醒,让我们提高自我保
护意识,法律常识承记心窝,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幸福快乐永远与你相伴!
提防可疑的陌生人
作者:实验小学徐雪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6-2912:18:43573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情感: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参见扩展资料)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请看!
出示图片《被骗的三个学生》
师问: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2和扩展资料2、3、4,展现被骗的可怕结果。(参见扩展资料)
师追问:我们怎么帮助这三个孩子,才能使他们不上当受骗呢?板书:不上当受骗
学生回答:(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2、撒跟就跑。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4、不轻信别人的话。5、找警察叔叔帮忙。6、大声的喊叫等。)
师小结: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不上当受骗。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1读课文1、2、3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提问:
(1)张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
(2)这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张明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当陌生人强迫要带他走时,他大声呼救。回家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板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大声呼救告诉家长
学生读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
5.教师提问:
(1)张明遇到的陌生人是什么人?
(2)张明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6.教师小结:
张明遇到的是一个坏人,他把看到坏人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与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抓住了坏人。(告诉老师报警)
7.教师提问:民警叔叔和老师是怎么夸奖张明的?
8.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到公共场所要注意安全
作者:实验小学徐雪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6-2912:19:2766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行为和技能。
3、了解相关的安全标志,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公共场所突发安全事件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的预防安全事故地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播放课件:商场、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图片。

二、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社会在不断进步,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的名称。(生根据课前掌握资料自由发言)
2、 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1)、国家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6、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3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
二 案例分析
(一) 1、出示课件(案例评析一)
案例评析一
张某、王某、宋某、史某、朱某系五名未成年人,通过在溜冰场溜冰认识,结为兄弟。后结识了在外"混"的程某,五名被告人便在外租房,在程的"暗示"下五人开始盗窃,后发展为抢劫。五人同吃同住,有钱同花,作案时一起出动,所得赃款平均分配。案发时,五人正策划购买枪支,并准备为五人组合起个帮号,而每次作案起主要作用的张某已经事实上成了五人中的“老大”。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先后作案十几起,案值2万余元。
2、 出示课件(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案例中的五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在哪些方面应引起我们的警示?
3、 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 教师总结并出示课件(须引起重视的环节)
须引起重视的环节:
( 1) 家庭教育
(2) 结交不良青年
(3) 租房脱离家庭监管
(4) 贪图享乐
(5) 拉帮结派
(6 )走上犯罪道路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
(二)1、出示课件(案例评析二)
张某(12岁)、展某(13岁)、李某(11岁)抢劫案, 三人摹仿电影中的黑社会人物,购买砍刀、胶带等作案工具, 身穿黑色风衣,头带礼帽、墨镜,各持砍刀,强行闯入被害人的废品收购点,持刀抢劫现金后,将被害人捆绑并用胶带封嘴后逃走。
2、问:三人的犯罪成因?
3、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出示课件(评一评)
三人家庭条件并不贫困,三人之所以去抢劫,除了受到不良外界因素的影响外,放任自流的家庭环境也养成了三个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这些孩子的意识中,自己想要的就必须得到,自己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听任自己的欲望的支配对他们已习以为常,至于其行为后果如何,社会舆论如何评论,则统统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上述的三人抢劫团伙也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要么属于父母离异,在家受气,要么因为和父母不和,离家出走,相似的经历也让他们一拍即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 合作探究
1、如何避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途径?(学生讨论)
2、在我们身边是不是有相关的案例?我们如何应对?(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出示课件(看一看1)
师:当发现未成年人打架斗殴
4、出示课件(看一看2)
发现他人对己或别人实施不法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通过学校或家长向公安机关报告。
5出示课件(看一看3)
四、 开放性评估题
制作“青少年救护、自护卡”
内容:匪警、火警电话,维权热线、当地派出所、卫生院、消防队、学校、班主任等救助方式与电话号码。
五、小结并布置课后思考题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经验和同学们分享?
六、小 贴 士
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
1敏锐地识别,清醒地判断
2理智地自制,灵活地自卫
3依法保护自己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

三、数学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的方法】
(1)导学案引领法
即根据教师课前编的导学案,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这样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
(2)笔记预习法
如果预习内容是关于教学概念、公式、定理时,可以采用这种预习方法。开始,可以在书上圈点,或者做简单的批注,在通读教材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3)自主质疑探究法
在预习中难免会出现搞不懂的问题,同学们要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等第二天老师讲解时,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听课就有针对性,听课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4)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5)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同学们往往预习后提不出问题,觉得自己都会了,可是真正动手做题时,却是漏洞百出。同学们就要主动做课本上的随堂练习和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例题引领法
同学们在预习时,一定要重视对例题的预习,例题是新知识点的应用,通过对例题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点的领悟。
【课堂学习学法】
1.主动和数学老师交朋友
之所以放在首位,因为它确实对数学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感情具有传递性的,与老师的距离近了,也就离数学近了。如何与老师成为好朋友,很简单,经常在课堂上提问或经常跑去请教老师,你们自然就是朋友了。
2.必须提高听课的效率
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预习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预习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习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的听课会使你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听课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与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到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这就是积极的思考。
(3)科学记笔记
听数学课要不要记笔记?当然要!不仅要记,而且要记好。应该针对自身听课的情况选择性记录。
记小结——注意记住老师的随堂小结,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注释,这些都是学习和解题中最容易犯错的地方,记录下来便于复习。
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和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记疑点——对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的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榷。
3.必须用好你的数学笔记
记下的笔记只停留在纸上,要成为自己的东西,必须用心去独立体会笔记里的每一个典型例题,每一个经典方法,每一个想法思路。完全理解并会熟练应用才是根本,千万不要把辛辛苦苦记下来的笔记弃之不用。
4.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1)会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2)会倾听、交流,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3)会质疑,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4)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做总结发言;(5)会实践与创新,参与小组动手操作活动,体验每一次成功的喜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提高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业、复习、考试学法指导
【课外作业的方法】
作业是对听课的检查和对授课内容的巩固,因此它包括:复习、作业等.
复习及时复习当天学过的数学知识,弄清新学的内容、重点内容及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首先凭大脑的追忆,想不起来再阅读课本及笔记.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效果才能最好,相隔时间长了去复习,其效果不明显,“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要坚持每天、每周、每单元、每学期进行复习,使复习层层递进、环环紧扣,这样才能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知识.有的同学在课后往往由于急于完成书面作业,而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和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必须要求自己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再做作业。
复习巩固应注意掌握以下四种方法: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趁热打铁”,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无论当天作业有多少,多难,都要巩固复习,一定要养成先看书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
(2)广泛采用综合复习方法。即通过找出知识的左右关系和纵横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提高,这种方法既适用于平时复习更适用于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和毕业复习。
综合复习具体可分“三步走”:首先是统观全局,浏览全部内容,通过唤起回忆,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印象。其次是加深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是整理巩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重视实际应用的复习方法。数学复习不能像文科复习主要靠背记,应通过“完成实际作业”来实现对数学的复习,教育家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把知识的实际应用作为重要的复习方法”,
(4)广览博集,突破薄弱环节的复习方法。
要提高数学综合能力,还应突破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一是多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加强巩固好课本知识,二是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收集整理,广览博集,突破这一薄弱环节,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作业会学习的同学都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先复习,后做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决不能依赖别人.书写一定要整洁,逻辑一定要条理.对作业要自我检查,及时改正存在的错误,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做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
总之,同学们做作业时应先尝试回忆复习,归纳、整理知识点,做习题应先审题,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理清思路,再开始做作业,完成以后,自我检查,提高准确率。
【期末复习的方法】
在复习时应做到“三抓”:
一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进行系统的认识.整理数学知识要串联知识编织网络,应从纵横两方面进行.纵的方面,是按知识系统进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如复习特殊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四方面进行总结,这样能做到不漏、不重,便于比较.横的方面,是按专题进行整理,可以从解题思路、解题规律、解题技巧上进行总结.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时,要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联系起来,清楚它们的推导过程都是将未知图形通过割补变换成已知图形,然后计算它们的面积.这样既加深了对转化数学思想的理解,又便于对公式的记忆.
二抓基础知识的深化对课本知识的整理不能满足于会背、会证明,而应通过认真分析,掌握它们的本质,揭示联系.
三抓基础知识的应用在复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要认真研究例题和认真分析习题,学会对课本上的例题和做过的习题按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初步的归纳,找出一般规律.
【答卷的方法】
一、通读全卷一是看题量多少,不要漏题;二是选出容易题,准备先作答;三是把自己容易忽略和出错的事项在题的空白处用铅笔做个记号.
二、认真审题审题一定要细心.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搞清题意(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不背答案),从多角度挖掘隐含条件及条件间内在联系,为快速解答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三、由易到难先做容易题,后做难题.遇到难题,要敢于暂时“放弃”,不要浪费太多时间,等把会做的题目解答完后,再回头集中精力解决它.
四、分段得分数学解答题有“入手容易,深入难”的特点,第一问较容易,第二、三问难度逐渐加大.因此,解答时应注意“分段得分”,步步为营.首先拿下第一问,确保不失分,然后分析第一问是否为第二、三问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力争第二问保全分,争取第三问能抢到分.
五、跳跃解答当不会解(或证)解答题中的前一问,而会解(或证)下一问时,可以直接利用前一问的结论去解决下一问.
六、逆向分析当用直接法解答或证明某一问题遇到“卡子”时,可以采用分析法.格式如下:假设“卡子”成立,则···(推出已知的条件和结论),以上步步可逆,所以“卡子”成立.
七、先思后划当发现自己答错时,不要急于划掉重写.这是因为重新改正的答案可能和划掉的答题无多大区别.
八、学会联想当遇到一时想不起的问题时,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要换个角度思考,从与题目有关的知识开始模拟联想.如“课本上怎么说的?”,“以前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过什么问题?”,“是否能特殊化?”,“极限位置怎样?”等等.
九、快速书写卷面书写既要速度快,又要整洁、准确,这样既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又可以给阅卷的老师以好印象;草稿纸书写要有规划,便于回头检查。
【课余学习方法】
一、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如果从小做作业,就养成了一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坏习惯,将来工作时就难以做到一丝不苟,有条不紊,认真对待事业。因此,作业不但要重视知识内容是否正确,还必须注意卷面是否工整和按时独立完成,卷面乱、脏,没按时完成作业,不但导致不良习惯形成而且必然要影响学习质量。
做作业的主要要求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交卷,及时改正,保存完整。开始时,要统一格式、甚至字写多大,哪道题写在哪个格里,都要提出具体要求,以后逐步消减限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安排,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要严防与纠正投机取巧,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
二、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预习时应做到:
1、看: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2、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认真思考,注意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标记,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
3、做:在对预习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外参考书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要求是有答案的练习).数量是3到5道题,要求包括至少三种不同的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证明题、作图题等).学生通过不同的题型的练习来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材要求掌握的程度,同时通过练习来发现自己真正存在的知识疑惑.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就好比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汲取新的营养.
三、养成课后“重总结、勤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要做到:
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
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网络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
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编:根据所总结的内容编一些顺口溜;如:总结不等式组解集时,“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着.”证明成比例线段时,可总结为“遇等积化等比,横看竖看定相似,不相似,别生气,等线等比来代替”.
四、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尽量做到章章知识有三表(知识—题型一览表常用解题思想方法一览表,典型习题、易错、易混题一览表)实现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变,真正、彻底地弄懂,唯其如此,才能厚积而薄发。

四、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最新)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 你对法律知多少: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五、法制教案


五年级《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上册教案

第一课遵守纪律,不做违法违纪的事

教学目的:

1.小学生应该自觉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2.懂得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公共安全.

3、懂得自觉爱护公物。

教学重点:

1.小学生应该自觉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2.怎样做到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公共安全,保护公物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播放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师: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新世纪的接班人,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守纪的学生。大家说说怎么做才是遵守纪律呢?

二、学习新课

1.表演小品《不能如此开玩笑》。讨论:在学校,我们应该怎样遵守纪律。

2.看课件谈谈不遵守纪律做违法违纪事的危害。

3.维护公共安全,法律有那些规定,读读谈谈体会和感想。

4.损坏公物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课内实践指导

1.明辨身边是非,明确哪些事是违法的行为。

2.完成课后练习,说说自己今后怎么做一名守纪的学生

四.布置作业

手抄报——“遵纪守法做文明学生”

第二课

课题名称: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

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第三课

第四课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小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第五课

课题名称注意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重点难点: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教学方法: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⑴互相向同桌介绍。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2、学习日记。(1)出示讨论题: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4)集体交流(边交流,电脑一边展示日记中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其作用)3、触类旁通学习其它的交通标志。(1)电脑展示各种交通标志。(2)有的电脑展示,有的请同学说后再展示。(3)引入: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是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我们要不要听他们指挥呢?(回答要),但我们还要听谁指挥?(交通警察、同时出示文中交通警察的图片)4、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做到交通安全,一要听从交通警察的指挥,一要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和识记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图案,理解它们代表的意义,按照它们的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各守其则,我们的生命财产才能得到保证,交通才会有秩序。5、引言: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除了上边这些必要交通技术措施外,国家还用法律的形式,制定了一些强制性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全称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简称“交通法规”。三、学习“交通法规”一段文章。1、指导学生阅读后,告诉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是国家于1988年8月1日施行的,是全国统一的交通秩序管理的基本法规。它不仅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所要求的,而且对公民都具有约束力。法规的内容十分全面和详细,在这里我们仅就与我们有关的部分摘录,供同学们了解和学习。2、叫学生边读边议。(1)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法律条款?(2)制定这些条款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让学生要据亲身体验,或者听到、看到的事例,踊跃发言,畅谈制定这些条例的道理。3、利用电脑展示插图,启发学生说出每幅图的内容,使他们懂得哪些行为是应该学习和遵守的。四、模似从学校到书店的活动,其中设置了许多“关卡”,让学生实践。五、总结:通过“注意交通安全”一课的学习,使我们又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我们不仅认识了交通标志,而且还能从法律的高度去理解交通法规的意义。交通安全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情。为了他人和自已的安全,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我们不仅自己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还要向家长和你熟悉的人进行宣传,使大家共同来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边播放音乐)教学反思:经过了今天的活动,学生普遍从法制的高度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尤其是前不久发生在学校附近的一起交通事故学生记忆犹新,至今历历在目,在谈到遵守法规的重要性时很容易引起共鸣,关键是如何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一同遵纪守法,尤其是不受不良行为的影响和左右。活动小结:经过了今天的活动,学生普遍从法制的高度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尤其是前不久发生在学校附近的一起交通事故学生记忆犹新,至今历历在目,在谈到遵守法规的重要性时很容易引起共鸣,遵纪守法,再次给学生敲响了警钟,希望警钟长鸣。

第六课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敬。

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是祖国的象。

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的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

尊重和爱护国旗,因为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国旗升国旗》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的资料。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我们都做什么?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板书国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识国旗

1、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学生汇报收集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多方面的了解国旗,做到自觉尊重国旗。

4、提出问题想一想什么场合应当升国旗,升国旗时应当注意什么?

5、分组讨论升国旗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6、学生汇报结果,适当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7、引申奥运会领奖台上升国旗时,运动员立正行注目礼,有些运动员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在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法制教案

六、法制教育伴我行

法制教育伴我行,争做守法小公民
一、授课班级:三(3)班
二、授课人:黎敏燕
三、授课时间:2016年6月8日
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小公民。
五、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中国的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法律的产生?
2、我们国家的法制宣传日是几月几日?
3、让他们知道他们每天来学校学习是受法律保护的
4、让他们知道我们身边的法律还有哪些?
5、补给他们小学生安全自护小常识、乘坐汽车时应注意的安全、放学或双休日,选择活动场所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6、辨别是非,故事分析,使他们互相讨论,让他们有意识的评价一件事情
六、教学重点
:1、通过法制这节课,让学生认识最基本的法律小知识
2、补给他们小学生安全自护小常识、乘坐汽车时应注意
的安全、放学或双休日,选择活动场所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3、多让他们开口讨论,使他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意识
七、教学难点
:1、法律的知识太复杂,学生难理解。
2、面对案情判断时,意识能力不够强。
八、教学准备
:PPT课件、简答题、相关案情,相关故事,相关图片。九、教学过程
:1、导入
:考考大家,首先、引出班有班规,家有家规,让同学们说出国有国法
2、出示主题:法制教育伴我行,争做守法小公民
3、提问:我们中国的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法律的产生?
利用故事的情节讲解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那个时候,当一个部落和另一个部落出现矛盾时,往往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如果一个部落的人杀了另一个部落的人,那么另一个部落的所有人都会为被杀的那个人报仇。这样整个社会非常混乱,大家的人身安
全每天都受到威胁。只有在夏朝建立后,才通过制定法律来防止这种混乱。所以法律是从夏朝开始的。
4、简答题
(1)、我们国家的法制宣传日是几月几日?
答:每年的 12月 4日
(2)、你知道吗?我们每天来学校学习是受法律保护的哦,为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凡是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年龄,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阻止小学生上学,这是每个青少年依法享有的权利。
5、我们身边的法律还有哪些?
比如说保护环境。我们有很多环境保护们身边的法律还有哪些?方面的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等。
以道路交通法来举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遵守公共交通秩序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安全和交通环境的改善,我们要从我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1)、小学生安全自护小常识
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
被撞的危险。
2、如果是几个人一道走,要排好队靠边走,队伍应竖排,不要横着走,以免妨碍别人走路
3、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4、不要在马路上打闹、游戏、滑旱冰,容易出危险。(2)、乘坐汽车时应注意的安全
:1、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2、不要把空罐头或其它垃圾扔出窗外,这样会污染环境,还会打到行人或是其它车辆,发生危险。
3、在车上不要到处乱跑,以防汽车刹车时,撞到硬物上。
(3)、放学或双休日,选择活动场所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到没有车辆通行的场地如公园、广场等地方去玩。
2、不要到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上玩耍。
3、不要在马路上玩耍,既危险,又会妨碍交通。
6、辨别是非。
情境一:虹虹到自选商场购物,看见一个装饰物很精致,趁售货员不在意,悄悄拿了放进自己的书包,若无其事地走出商场。
情境二:小可听了税法宣传员的动员,回家后,劝爸爸买东西时记住开发票。他爸爸说:“我们要发票干啥?又不能报销。小可告诉爸爸:“这是避免商家偷税、漏税的好办法,
也是为国家作贡献嘛。 ”
7、故事分析
黄朗到华山去游玩,在一个亭子休息的时候,他掏出一把小刀,在亭子的柱子上刻上“黄朗到此一游”的字样。
让同学们分析一下:大家觉得他的这种行为对吗?你们有做过类似的事情吗?
8、“拾金不昧”也是有法律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9、尊敬老人,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我们的宪法,刑法也明确规定了这一点。
10、(1)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做得比较好的?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2)今后,你打算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十、总结
:通过本节法律知识课,是同学们的法律基本知识有所提高,趣味的判断是非和故事分析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使课堂上的气氛活跃起来,使同学们融入到课堂中去。

七、《法制教育》教案剖析讲解学习


《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课法律是规则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同学们懂得只有遵守法律,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有秩序,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法律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规则。

二、教学新课

1.法律既然是我们生活的规则,发挥着哪些重要的作用?(社会变得有秩序,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风车,感受美国的法律:行人优先,汽车让人“是美国交通的基本法则。感受绅士的风度。

在美国,司机碰到行人会怎样做?想一想在我国情况又会怎样?

从中我们感受到法律的重要!

3.智多星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法律,感受法律规则的种种:

(1)国家,学校都可以制定规则。

(2)法律规则代表着国家,只有国家才能制定。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规则。我们必须遵守法律规则。

(3)遵守法律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

4、1823年,在英格兰一所大学的一场足球赛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制定了什么样的规则?

5、教师讲故事《知错就改的咪咪》,听完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从中学到了什么?

三、动动手、动动脑。

1、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规则,请你围绕“我的一天”描述一下我们的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规则。

2、请你想一想,我们的衣食住行,那些地方需要用到法律?

3、请你想一想,下面那些做法违反了社会的规则?

(1)贝贝担心上课迟到,骑自行车闯红灯。

(2)佩佩给新来的同学起外号。

(3)雷雷抄了好朋友的作业。

小结:说说你学到了哪些法律知识?

第二课法律来源于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法律。

2.让同学感知法律来源于生活,也给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方便。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课件

二、学习新课

1.生活需要规则,于是人们共同制定了规则并加以遵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法。

2.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法律来源于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法律。法律也给我们的生活带了方便。

3.同学们,有了法律规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1.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些规定,将会怎样?畅所欲言。

2.进“大风车“,暑假的一天下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找谁来帮忙?

3.“智多星“爷爷告诉什么?

“你知道什么?”新加波、德国、瑞典等国家有哪些规定?

三、动动脑、动动手。

1.大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需要用到法律?

2.如果老师上课时让你罚站,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4、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第三课生活离不开法律

教学目标:

1.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让同学们感受到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限制。

3.没有法律制度的约束,我们的安全无法保证,生活将会变得混乱。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讲授新课:

1.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同学们感受到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限制。

2.走进“大风车”小亮在放学后和几位同学玩起了公用电话对不对?为什么警察叔叔对小亮和明明进行了批评?

3.衣食住行,法律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体现,请同学举出身边的例子。

4.“你知道吗?”法律知识的扩展延伸。

三、走进生活,感知法律。

教师讲故事《家庭与法律》

四、动动手、动动脑。

1.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呢?生活中哪些地方离不开法律?

2.请同学们说一说,法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五、课堂小结:

第四课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

——---我们是鱼,集体是水

教学目标:

1、集体是我们个人组成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2、一个人只有服务于集体,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平时因权势互相勾心斗角----

二、教学新课

1、学生讨论:假如我们不遵守法律,会怎样?

2、遵纪守法,从我做起。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组成的。如果我们是鱼,集体就是水,我们离不开集体,就像鱼儿离不开水。

3、一个人只有服务于集体,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4、走进“智多星”让同学们感知什么是集体?

5、在“故事城”里,感受关心集体,帮助同学的浓浓情意。

三、动动手、动动脑

学校文艺汇演,你参加了学校合唱训练,但你马上要参加实例的选拔赛还要练钢琴,面对这种情况,你打算怎么办?

四、全课小结:

第五课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

——---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好习惯能使我们生活幸福,学习进步。

2.让学生懂得坏习惯会违反社会公德,甚至违反法律。

3.我们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同学们,我们每天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习惯有关。习惯就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一个人的心灵。

2.坏习惯不要养成,它会违反社会公德,甚至会违反法律。

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坏习惯?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插队,没有礼貌等。

1.小组之间互相表扬,小组成员之间有哪些好习惯?(经常使用礼貌用语,进门前敲门,不在楼道大声喧哗,按时到校不旷课,不给他人起外号等)

2.你知道有哪些文明语言吗?

3.故事城——尊敬老师是一种好习惯。

二、动动手、动动脑

1.你有哪些好习惯?请你写下来吧!

2.请你自己想一想,自己身上还有哪些不好的习惯?应该怎样改正?

三、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第六课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

——---公共秩序大家来维护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2、教育学生人人都要遵守公共秩序,才能保证公共安全和良好的学习、生活坏境。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入

二、教学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公共秩序,才能保证公共安全,如果我们不遵守公共秩序,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破坏社会秩序,损坏社会利益)

2、人与人经常在公共场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按着自己的想法做事,我们的生活很难想象。

3、社会是大家的,维护要靠大家,靠每一个人的自觉和努力。因此必须制定人人遵守的规矩。这就形成了社会的公共秩序。

4、走进智多星,看看我们都应该遵守那些公共秩序?我们要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等。

5、你知道吗?有这样一则报道,新加坡……“不文明的行为也是可耻的”

三、动动脑、动动手

明明和亮亮做得对吗?应当怎样做?

1.喜欢看书,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画册,爱不释手,趁管理员不注意偷偷撕了两页。

2.亮亮很崇拜功夫片的明星,他仿效影片中的英雄刻苦练飞镖,把路灯当靶子扔石头。

3.在电影院里,同学们我们不应该做什么?

课堂小结: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法律知识?

第七课法律的母亲叫宪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宪法与一般法律不同。

2.宪法是其它法律的母亲。其它法是子法。

3.让学生知道宪法是一部“爱”的法律,宪法会保护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我国的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二、教学新课:

1、我国的宪法全称是什么?

2、宪法与其它的法律是不同的,宪法是其它法律的母亲。其它法是子法。

3、宪法是一部“爱”的法律,宪法会保护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必须遵守宪法。

4、宪法一共包括几章,多少条?基本内容是什么?

5、我们都知道,在学校学习要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懂得在学校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可以不做,什么样的事情是我们必须做的。小组之间讨论,汇报。

6、如果我们不遵守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7、你知道吗?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三、动动手、动动脑。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因此,任何法律条文的制定是不得同宪法相互抵触,否则就是无效的。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2、请你判断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

(1)我国现在的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

(2)我国的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的制定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四、课堂小结:说说你掌握的法律知识?

第八课维护祖国人人有责

教学目标:

1.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做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

2.要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山河壮美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们都把祖国比喻什么?(母亲)所以我们就应该像爱自己的母亲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2.我们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做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要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3、讨论交流:

你们爱自己的祖国吗?为什么呢?小组讨论,说出理由和依据。(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和成就,地域辽阔、山河壮美……..)

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吗?为什么?

(有四大的发明、有绵延的万里长城,有秦兵马俑……)

4、动动手、动动脑

1.热爱祖国,从点滴做起,想一想我们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

2.下面哪些是维护祖国的行为?请你选择:

(1)爱护国旗,不让国旗淋湿。()

(2)升国旗时候保持严肃,行队礼。()

(3)在外国人面前说中国的坏话。()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八、法制安全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课时力求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通过人物在不同环境的角色转变,让学生接受“公民”这一特殊的身份,结合课文案例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实例,学会运用。

二、课前准备

1.教师本人生活照一张;

2.查一查,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并制作资料卡。

二、教学过程

(一)角色转换,理解“公民”概念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从一张照片开始。

出示:教师本人生活照

师:你们认识他吗?在课堂上他是老师,你们是------?你知道,在家中,他还担任什么角色?

学生交流:爸爸儿子弟弟

师:以后,还会成为什么角色呢?

学生交流:爷爷曾祖父

2.师:从出生到学生到成年人到老年人,我有一个身份永远不会变。这个身份,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少,大家都共同拥有,知道是什么吗?------公民

请选择:

A.满18周岁后B.出生的那一刻学生选择

出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我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宣言”。

3.板书课题:我是共和国的公民自豪的齐读。

(二)案例分析,了解公民基本权利

我们都是幸运的,一出生就获得了爸爸妈妈的爱!而一个刚出生的小公民,却没有那么幸运。让我们来看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1.出示:

1997年5月,江西省兴国县凤凰村一户人家生下一个女孩,取名谢志英。小志英出生前两个月,父亲谢秋生搭乘摩托车外出时,与一辆汽车相撞,跌入十几米外一座正在施工的水井中,溺水身亡。母亲肖启凤悲痛万分,小志英的出生又使日子更加穷困。为了将来的生活,肖启凤把架车员王国元、水井所有方蕉坑林场以及水井施工者塔下村村民小组告上法庭,要求他们作出赔偿。女儿谢志英作为原告之一,成为全国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原告。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认为:谢志英既然已经出生了,她就应该具有作为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这种权利始于公民的出生,终于公民的死亡,因此,承认了小志英的诉讼权利。

1997年6月19兴国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小志英获得8640无抚养费。

师:小志英是不幸的,可村民们却说,她是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孩子。

学生交流:法律武器使她有了生活费。

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享有了该有的权利。

2.出示:这是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她就获得了很多权利,而这些权利将伴随他的一生。

师:今后的她,会慢慢长大。她会和你们一样享受到一些什么权利呢?

学生交流:

受教育、受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物质帮助的权利

3.出示课文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你感受到些什么?课前大家还查到哪些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投影出示部分学生的资料卡,展示一下)

学生交流:

人一出生便依法享有公民权

这些权利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男女老少,权利面前人人平等。

师:是啊,当你走在城市的街头,你可以骄傲地告诉自己:我是公民,我和大家一样,能享受正当的权利。

让我们再次庄严宣告: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让我们庄严地向父母、老师宣告: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小结:我们是幸运的,出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法律赋予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基本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权利却被剥夺了!

(三)案例思考,学会维权

1.出示课本案例

《还我上学的权利》

(1)小组开展研讨,拿出方案。

(2)相互交流:

请老师帮助,找父母谈谈

咨询法律服务所,向法院提起诉讼

师:你们说的都是好办法,如果能说服父母,那我们就不必动用法律武器。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感触吗?

2.小品再现

(1)出示案例材料

《王爷爷的苦恼》

王爷爷:我的命真苦啊!辛辛苦苦把三个儿子抚养大,现在我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不好,三个儿子谁都不管我贩贩贩

你能否扮演一位法律小顾问,说一说王爷爷的公民权是否受到了侵犯?你准备怎样帮助王爷爷呢?

同桌相互交流,准备表演

(2)学生交流

学生评价,教师引导评价

3.在日常的生活中,你的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有没有也是通过正确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学生举手任意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发言,同时注重引导

总结:同学们,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让我们了解自己拥有的权利,通过正确的途径保护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和谐中,幸福的成长!




九、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会场布置】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学手段】案例分析、集体讨论、谈感想、知识竞答、诗歌朗诵、实话实说、集体宣誓【教学流程】班长:首先感谢各位老师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这次的主题班会。亲爱的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预祝班会圆满成功!现在,我们有请这次班会的主持人。主持人上台。一、视频导入:新闻联播主持人:同学们,在因特网上键入“校园暴力”这一主题词进行搜索,立即可以获得15800个校园犯罪案件。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25周岁以下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犯罪总数的70%。而且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日益呈现出低龄化、团体化的特点。主持人:其实,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时只是一念之差,可以说,我们既是“弱势人群”,又容易变为“高危人群”。因此,开展法制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就是:”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二、推进活动,注重探究现象分析学生讨论大家谈: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学生讨论并积极回答主持人总结:大家的讨论很激烈,现在我根据大家刚才的发言进行划分,有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中度不良行为例如携带管制刀具、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打架斗殴,辱骂他人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主持人: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很多的同学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那么我们今天探究的这个话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学生讨论回答主持人总结: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不一定会引起违法犯罪的恶果,但是任何的违法犯罪最初都是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行为,所以,要远离违法犯罪,我们必须坚决杜绝不良行为。原因分析过渡:刚才的视频我们可以知道,现在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了一个很严重的值得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那么,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讨论从各个方面分析原因主持人总结:从刚才同学们的讨论中,我们知道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客观原因有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如金钱物质的不良诱惑、庸俗文化的侵蚀、网络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不严,方法不当。当然,除了客观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是主观原因,因为我们知道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讨论:那么主观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学生发言主持人总结:发生在我们身12下一页

十、数学学法指导初探

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的整体功能的发挥。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指导。所以,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又要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思想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那么,数学教学的学法指导包含哪些方面呢?
1、要有理有据学习了数学知识,那么分析、思考数学问题就要借助所学知识去分析、判断,不能想当然和生活中形成的错觉来进行判断,当然也离不开生活,因为很多的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中的问题为数学背景。
2、抓紧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我们接受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老师的“口口相传”经千百年的证明,是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方式,所以,你一定要认真听讲,平时的例题分析理解,一定要随着老师的引导积极参与,忌坐堂旷课,忌跑神走神。要做到听、思相结合,做到听内容思关键点,听分析思与老师思路的异同点,听过程思自己预习的疑难点与老师讲解的强调点。要紧随老师的节奏而调整注意力,努力保证自己的听与老师的同步性。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勇敢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阐明表达自己的观点。
3、多练习练习是由“听懂了”到“会做了”的必不可少的途径,要适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数学中考,不练习,只能是纸上谈兵,是不会形成技能、有一个好分数的。练习应练重点、练弱点、练规律、练方法技巧、练思维能力、练心理素质等等。做练习要数量和速度兼顾,练习初期要重视思路的形成,形成相对稳定的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练习后期要重视速度,进行限时练速(度),提高解题速度。
4、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一次给数学系大学生作报告前提了一个问题:11=?现场竟没有一个人敢回答是2!苏教授给出答案并严肃地说:“真理即真理,11=2在哪里都成立,不因为我是数学家而不等于2,也不因为你们是大学生而不等于2。”对此,我们在坐的各位同学,你有所启发吗?你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数学。
5、认真听讲,作好笔记上课前要预习,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重在理解。同时记好笔记,老师总是有许多对课本的补充知识,天才也不能将老师三年补充的内容全部记住!请你记住: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三遍不如写一遍。即有时你做不出题目或不理解时不妨多读几遍题目,当你把它背出来时,你可能就有灵感了。物理、化学也是如此。
做课堂笔记的几个要点:
(1)条理化,要欲留充足的空白。,以补充题目的多解,或与其他相似题的不同做法。
(2)不要放过课本之外的精华,老师讲的如课堂小结部分或自己的思维火花,它们都是精华。
(3)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记为辅。
(4)整理笔记,更正、补充、省略、条理,这是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要注意和本课复习联系起来。
(5)备好错题本,做好总结
错题本要求是一个厚本子,专门收集你做错的题目,同时记录下自己不清楚的概念、规律、方法和好的解题心得体会。通常是这样收集错题的:(1)抄题(2)把错误的做法抄下来(3)订正,写出出错的原因或体会等。每当你做错了题应该去认真反思,做错了题而又不往心里去是不会有收效的,对每个错题都要分析、订正,三年下来这将是你最好的复习资料!这是高效学习和高层次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对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有很大的提高,一定能使你在三年后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6、培养多种能力学习数学除了要多练习之外,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所以不是盲目地做题,而要学会不断总结,达到举一反三,做一题而知十题或百题、千题,同时现在针对中考题量大题目难的情况还要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深度。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综上总结即是在学习中有五个要点:1、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2、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3、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4、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5、在理解基础上扼要笔记。五个先:1、先预习后听课;2、先尝试回忆后看书;3、先看书后做作业;4、先理解后记忆;5、先知识整理后入眠。五个会:1、会制定学习计划;2、会利用时间充分学习;3、会进行学习小结;4、会提出问题讨论学习;5、会阅读参考资料扩展学习。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数学学法指导初探

十一、学法语文

  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教不但要教课文,也应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只有当教与学和谐统一时,学习的效果才是最佳的。

  学法的内涵极为丰富,但从我长期从教的实际来看,一个学生要学好语文,读、摘、写、练、问五字极为重要,经实践检验,这也是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

  读。首先是读好课文,这是阅读的第一领域其次是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可借阅,可自订,教师也应推荐一些精彩而适宜的时文,这是第二领域。读法除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外,着重介绍评注或读书法。这种方法就是对应精读的文章?书籍?进行边读边评边注,而且把这种评注直接写在文章?书籍?的空白处。通过反复阅读,反复评注,达到对文章不断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毛泽东在《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等书上面都作过评注。这种方法,也可为将来做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某些阅读内容做一些必要的摘录。有条件的话,可由学校印制卡片,统一发给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对做卡片颇有兴趣。做卡片,是一个人做学问的必备手段,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益处无穷。如1985年有一道高考题:“书里没有世家一体,本于斑彪《后传》?共65篇,班彪作?。汉代封建制度,实际上已不存在无所谓侯国,也就无所谓世家。”问: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而作者却说“汉代封建制度实际上已不存在”,二者看来是矛盾的,对此应如何理解?原以为学生没有读过《封建论》,此题难以答出。考后一了解,由于不少学生做过这方面的卡片,居然顺利答出了,实在让人惊喜。

  写。如果说读摘是输入,那么写就是输出了。两者之间应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态势。平时除了写规定的作文外,要大力提倡和指导写观察日记?也可叫随笔?,这是学生写作的一方自留地。文体不限,内容不限,篇幅不限,每周规定篇数,定期检查。由于自由写作,学生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从我教过的学生来看,高中三年,写得多的学生有八九本,几十万字。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写系列观察日记,如人物系列、花草虫鸟系列、杂感系列等等。不少获奖作文或发表在报刊上的佳作均出自他们的观察日记。

  练。为了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必要的练?指做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练的内容主要是指做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因为语文基础知识方方面面,内容庞杂,有的知识也比较细碎,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巩固提高,才可查漏补缺。

  问。学问之道,既学又问。刘开的《问说》,已阐发得非常详尽。前面讲的读、摘、写、练中都会碰到问题,“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学生提出的问题,尽管有时是极为肤浅的,作为老师也应耐心答疑,切不可讥讽。如有独到的疑问,则应大力表扬,以资鼓励。有的问题,师生可共同探讨,养成“疑义相与析”的良好风气。

十二、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发展

  赵森宝

  【摘要】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理论所倡导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小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当创新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和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合作和交流,让学生经历自主学数学、自主做数学的过程中,逐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模仿与记忆式”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探索与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学习和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理解怎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如何形成一个数学概念,怎样探究一个数学结论,如何应用数学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独创性,及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等学习形式加以解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

  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学生的人知特点是由浅入深,需要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小学阶段,更应该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教学环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模拟体验生活情境或观察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图,获得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探究解决方法、得出解决结论。例如,对于小数的学习,由于小学生对小数认识最直接的经验来自价钱,在教学中要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这有助于小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观察了解结构特点、探索数学规律、得出数学结论。例如,通过动手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摆一摆、数一数的多种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背景,给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平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生动活泼、自主地投入数学学习。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数学课上还要培养学生规范地写、准确地算。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规范地写数字符号、规范地答题等。计算更为重要,强调规范书写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不容忽视。

  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在数学课上要训练检查的方法: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二看运用公式是否准确,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指导和培养学生自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经常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自学方法越来越多,有的学生喜欢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学生能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更愿意通过上机进行尝试性的操作后,自己归纳总结新的知识……学生们由最初的听老师或同学讲解后只会直接照着做,变为听他人的讲解后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个人的一些观点。

  如何使学生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自学,这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各种自学方法加以指导。例如,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让他们独立阅读教材、查阅帮助系统有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他们的自学速度,这时教师就应该教给他们一些小窍门。教材中有些任务的操作步骤多达七、八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先找出重点步骤,对它们进行分析,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实践。教材中有些例题配有图示,教师就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示,找出对应的步骤,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操作要领。

  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

  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改变,使之成为主动的、自主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获取并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活动内容。如用小棒、计数器来理解百以内数的认识及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用小棒搭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用搭积木、折叠、剪贴等方法理解空间图形以及它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动手实验、收集数据以及一些有趣的数学猜测和估算游戏等。这些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挖掘能借助动手操作活动来理解的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切忌流于形式。如果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那么在操作活动中就不可能完整地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使操作活动流于形式,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因素。但动手操作活动也并非越多越好,应适量。当学生的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让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对数学信息及时抽象化,使直观认识有效地转化为抽象认识。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及时的组织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绩效。

  五、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

  旧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在机械的模仿过程中获取所谓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被教师剥夺一空。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在不断思索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究和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学习的价值。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兴趣爱好又不同的发展潜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是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因此,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按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比如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往往有不同的推导方法;在计算时也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时策略的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切忌褒优贬劣,不要急于评价,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提倡思维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预设,以便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氛围和探索空间。例如“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是很难,我在设计教学时先出现了一些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类,有的学生是按角的个数分类,有的是按边的条数分类,还有的是按形状分类的。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挖掘一些教材中没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体验数学的魅力。例如我在教学“小额人民币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对自己手中的人民币进行归类,有的学生按硬币和纸币分类,有的按元、角、分规类,接着找出元、角、分的面值,让学生发现这些面值的数额都是“1、2、5”,然后追问为什么小额人民币只有“1、2、5”这三个数呢?学生沉思了片刻争相回答非常踊跃,紧接着我又问:“这三种面值少一种行吗?”学生思考后就懂得了那样就“没法换钱和找钱了”的道理,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门阀探究的欲望。

  另外,在教学中要关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验证结果的合理性,这类题目在教材中很常见。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根据运算的含义,运用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加以检验,这不仅是检验解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考查问题的解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

  要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如:“老师知道你是个不怕困难的好孩子,这点小问题一定难不倒你,对吗?”、“你能行!”、“你真棒!”……老师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赞许的眼神,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更能增强他们自我获知的信心。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变革创新,逐步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应有目标,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例如我在教学“桌子有多长”一课时,先要求学生不用尺子量,有哪些方法可以说明课桌有多长,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活动,结果测量数据都不同。然后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可你们量出的数据都不同,使学生明白原因是用的工具不同。最后再统一用一种工具量,测量结果才一样,使学生明白统一测量工具的重要性。在组织学生每一次合作前都有不同的目标,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进行了探究、讨论和交流,这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从中自己学会怎样学习数学、怎样运用数学。

  参阅资料: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科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1-10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十三、学习方法

  读了这材料,我要感谢文中的这位老师,他用一种看似蛮不讲理实际上巧妙的方式给文中的学上们上了难忘的一课,也给我强烈的震撼。

  “只接受人家告诉你的东西”的学习状态,不仅文中的同学有,在我和我周围的同学身上也司空见惯,这种消极被动,盲目性很强的学习方法,造成的结果自然是少慢差费低效益,更谈不上创造性了。

  课程教材改革的实践,已让我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应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知识范围应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知识范围应该丰富,广泛,而不仅仅是“人家告诉你的东西”;学习的方法除了“接受”之外,还应包括自学,探索、发现……读了这则材料之后,我们在学习状态的变上要更积极、主动才行。

  显然,我们不光要“学习”,更要“学会学习”啊!

十四、数学学法指导总结

  鹿作让杨少鹏

  一、预习方法总结。

  预习是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是学好新课提高学习能力,取得好成绩的基础。本学期通过对预习学习内容作一番学习尝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二年级数学教研组的成员做到了:

  1.设置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新内容。

  2.粗读、细读课本新内容。粗读就是从头到尾大概地看一遍,初步了解课本讲些什么,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然后细读,把需要预习的整个内容看上两三遍,做到逐字逐句认真读,边读边划,读后记录,逐步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区分难点内容,争取通过自己的钻研解决,把弄不懂的问题,带到上课中去,通过听课解决。

  3.把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带进课堂来解决。

  二、复习方法总结。

  1.使学生明确复习目的,系统掌握知识,以便于在日后学习继续学习选用。

  2.使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课后复习以理解、记忆、掌握新知识为主。

  3.复习时,以课本为主,以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力为主,以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为主。在整体上掌握好所学知识。

  三、做作业的方法总结。

  作业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任务。教育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作业。我们指导学生做好了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先复习后做题。提高作业质量。

  2.要求学生明确作业的要求。记清楚老师布置作业的份量,各题要求,完成的时间,交作业的时间。

  3.指导学生做题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笔算时,要题次分明地打草稿。

  4.要求学生做完作业要检查,做作业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按时、按量、按质、按要求完成作业任务,争取做对,"我的作业我满意了,才交给老师。每种检验方法都应教给学生,让学生去解题中灵活运用。

  5.要求学生对批改后的作业,错了的及时订正。学生对老师批改后的作业,应要看对错,请教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十五、中学法制教育讲座实施方案

  屏锦中学2016年毕业生(初中、高中毕业)

  法律知识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活动目的

  为提高全体毕业生法律意识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做一名合格中学生,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我校决定面向广大毕业生推广“学法律、讲权利、讲责任、讲义务”为主题的法律教育讲座。为开展好此次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长:李直田

  副组长:刘春燕欧生旺

  成员:全体毕业班学生及教师

  三、时间安排:2016年7月6日

  四、讲座地点:屏锦中学足球场

  五、步骤及措施

  1、组织全体毕业班学生及班主任听讲座,特邀屏锦镇

  派出所、司法所相关领导作为主讲。

  2、在校园以宣传标语相结合宣传(负责人:张富春)

  3、班主任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并进行感想反馈(负责人:张志)

  4、场地划分(负责人:张文兵)

  5、场地布置(负责人:徐春雨)

  6、主席台的布置、音响的配置与调试(负责人:张志)

  六、主要内容:

  1、怎样才能做到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

  2、青少年最容易犯罪的有关事例分析讲解。

  3、上当受骗、敲诈勒索的有关事例分析讲解

  4、怎样用法律的武器来与邪恶做斗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5、怎样报警,怎样协助警方破案等有关法律知识。

  七、要求

  1、全体师生毕业班师生积极参加配合,学生必须自带凳子,认真组织,有次序进入场地。

  2、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各司其职。

  3、教育宣传到位,听讲座,班主任组织学习,标语宣传相结合。

  4、信息反馈到位,班主任要将学生学习的感想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到学校。

  屏锦中学

  2016年06月20日

  织金县新华小学2012年秋季学期

中学法制教育讲座实施方案

十六、教育法律、法规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的

  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理论、党的xx大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以及教育法律法规文件。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治教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为推进我校的依法治教工作奠定基础。

  二、内容安排

  第一专题: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全面认识和理解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观点,从理论上搞清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增强搞好依法治校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推进我校的依法治教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二专题: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

  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中要了解每一部法律的制定目的、范围、权利义务、法律责任。

  第三专题: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践。

  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认真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自觉服从大局,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稳妥地做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

  三、学习方法

  以个人自学为主,适当组织小组讨论。在学习中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学习法律法规相结合;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与教育教学的实际相结合;增强法制观念与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习要求

  (一)要把法律法规的学习摆上位置,结合本计划和实际情况制定好各自的学法计划。

  (二)要坚持学法活动,并认真作好学法记录。

  (三)年未将对学法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十七、学法心得体会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了《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了《教师法》,《普法》……长期以来关于教育的法律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六五普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六五普法》后,让我更明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

  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

  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六五普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十八、学法心得体会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立足训练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热爱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

  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爱美的情趣,健康的个性,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8年,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以读为主 精讲多读”。

  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主要是识字;中年级是词语、句子;高年级是段、篇、章。大量的识字,词语、句子的教学,段、篇、章的讲解都要在阅读中进行,故小学语文课又称之为阅读课。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引导学生朗读好课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会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很重要。要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读得响亮,读出感情来,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老师的朗读要让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感觉,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在范读的同时教学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学认会生字、在老师的范读中理解新词。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点拨迷津很关键。要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指导朗读的重点,老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语言的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当怎么读,不应当怎样读等。让学生既有情感的认识,又有情理的指导,理解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知道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还语音、语气声调、速度、节奏都要根据课文内涵、感情-色彩有和语言结构作恰当的明确的指点。学生容易读错、读偏的字、词、句老师要拨教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读正确的、理解的、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才能把学生引入文之中,体会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形式要灵活多样。小学语文教学多安排时间读书,这是个好办法,但一定要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课堂上除了老师的范读和引读外,应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学生默读、齐声朗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提问朗读、扮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还要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课文的字、词、句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事,这样可以诱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8课《我不能失信》是篇阅读课文。笔者教学时先提出“《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怎样的一个故事?”“宋庆龄小时候的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什么?”两个问题,范读了一遍课文 ,然后作了些朗读技术指导,并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体会“忘记”和“失信”有什么区别。

  读后,将这三个问题提问学生,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举手了。有的说:“这篇课文记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有的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有的说:“‘忘记’是说了的话记不起来了,‘失信’是答应别人的事不去做。” 学生在阅读中,该掌握的词句理解了,该懂得的道理明白了,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文章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我国语文教育史上有一句千古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书读熟了,文章的意义自然就理解了。小学语文课本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很到位。老师的讲解只能点到为止,讲多了学生接受不了,讲深了学生理解不了,甚至只能是老师越讲越糊涂,学生越听越朦胧。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引导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丰富。

  讲读课文,要以读为主,精读多读。可以这样说,课文的思想性,教育意义,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包含在课文中的。老师在讲读课文时要精讲多读,读讲结合。读中有讲,讲中有读。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语。

  南宋教学家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之岂不到乎?因此,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应该集中注意力,用心思考,把朗读跟理解相结合起来。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一课时,笔者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指导学生读。先告诉学生,《灰雀》一课写的是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事情。提出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让学生带着思考,细听老师朗读课文。接着教学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如何把握好有关的字、词、句,指点哪些地方要用怎样的语气,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布置学生像老师范读课文那样朗读全文。再就提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因这课书对话比较多,为培养学

  -

  生的口头发表能力,就组织分人物进行对话朗读。通过这些形式的朗读,学生掌握了字词、学会了对话,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老师提出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爱护大自然,珍惜生命。”有的说:“诚实做人,知错就改。”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熟读课文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从三年级起开始习作,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唐代诗人杜甫自有感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后人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小学生“读书破万”、“熟读唐诗三百首”,实在没有必要和可能。但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妙词佳句,学会谋篇布局,为写作打下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作,是引导学生入门习作的最好范文,让学生先“吃透一本”,再“触类旁通”,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就能就能触景生情,就能把文章写好。

  所谓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培养学生说话开始,要把读与说,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阅读重在吸收,说话重在倾吐,写作重在运用。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写的前提,读是写的培训。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小学三年级语言上册有课《秋天的雨》,作者用诗的语言,诗的感情,描述了秋天的特点,带给人们秋天美的感受。教学时老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带着课文描写了秋天哪些特点,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两个问题读好课文,熟读课文。学生掌握了课文词汇和写作方法,储存在脑子,到时候写类似文章就能运用自如。笔者教学这篇课文后,组织学生到贵港天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搞了一日春游,回校后布置学生以这次春游为内容,自由命题写篇作文。有个学生以《春风》为题,模拟《秋天的雨》写了一篇文章,写出了春风把温暖带到人间,把温暖送给大自然,把温暖洒向田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描述了春风吹拂,万物生机,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美。这虽然是模仿,却也走出了原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了不起的成绩。

  综合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精讲多读,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十九、我的学法学习心得

  现在的学生学习要讲究学习方法,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但是原来我们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养成了不会自主学习的坏习惯。但现在我们推崇五环节学习法:1。深入自学。2。虚心交谈。3。专心听讲。4。精心梳理。5。科学作用。

  这样学习可以培养我们的自主能力和养成一个好习惯。深入自学,让学生自己去把不懂的题弄懂自己不懂的问同学,和同学讨论讨论或者问老师,争取在自己自学时就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可以让我们自己的学习中不依赖老师。

  自学后在上课时还要专心听讲,这样能使我们对不懂的题印象更深刻,课后还要精心梳理,把重点难点或当时自己没弄懂的问题用一个本子记下来。在周末时,自己吧这些题看一看。是印象更深刻。

  使用五环节学习法后,我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待不懂的问题。我会很努力地把它弄懂。不会想着依赖老师的讲解,语文也是。一些文章,只要发了导学案,自己看,读懂课文内容。再把导学案上的题做一做,然不会的同桌再互相讨论。再经过老师的一点。很简单。轻松地把知识学进去了,而且自己也会觉得特有成就感。

  但是导学案做完后,老师讲做过了。学校里会统一把导学案收上去。这样就没办法复习了。

二十、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2010级数学组

  一.抓好基础

  数学习题无非就是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组合应用,弄清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是判断题目类型、知识范围的前提,是正确把握解题方法的依据。教师在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已经介绍了各种题目的基本解法。只有概念清楚,方法全面,遇到题目时,就能很快的得到解题方法,或者面对一个新的习题,就能联想到我们平时做过的习题的方法,达到迅速解答。弄清基本定理是正确、快速解答习题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立体几何等章节的复习中,对基本定理熟悉和灵活掌握能使习题解答条理清楚、逻辑推理严密。反之,会使解题速度慢,逻辑混乱、叙述不清,比如,这次考试中的立体几何解答题的第一问,如果对直线平行平面的判断定理的三个条件不熟悉或不清楚,则会使论证不力,条理不清。那么如何抓基础呢?1、看课本,2、在做练习时遇到概念题是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认识,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理解概念。3、理解定理的条件对结论的约束作用,反问:如果没有该条件会使定理的结论发生什么变化?4、归纳全面的解题方法。要积累一定的典型习题以保证解题方法的完整性。5、认真做好滚动测练习题,采用循环交替、螺旋式推进的方法,克服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遗忘现象。

  二、制定好计划和奋斗目标

  复习数学时,要制定好计划,不但要有本期大的规划,还要有每月、每周、每天的小计划,计划要与老师的复习计划吻合,不能相互冲突,如按照老师的复习进度,今天复习到什么知识点,就应该在今天之内掌握该知识点,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研究该知识点考查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在每天的复习计划里,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看课本,看笔记,回顾过去知识点,思考老师当天讲了什么知识,归纳当天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每天的习题可以少做,但这些归纳、反思、回顾是必不可少的。望同学们在制定计划时注意。

  三、严防题海战术,克服盲目做题而不注重归纳的现象。

  做习题是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但学数学并不等于做题,在高考试题中,有相当的习题是靠简单的知识点的堆积,利用公理化知识体系的演绎而就能解决的,这些习题是要通过做一定量的习题达到对解题方法的展移而实现的,但,随着高考的改革,高考已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创造型、能力型的考查上。因此同学们要精做习题,注意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当你做完一道习题后不访自问:本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什么方法?我们从中得到了解题的什么方法?这一类习题中有什么解题的通性?实现问题的完全解决我应用了怎样的解题策略?只有这样才会培养自己的悟性与创造性,开发其创造力。也将在遇到高考题目中那些综合性强的全息化题目时可以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解决它。

  四、常做高考题,揭开高考试题的神秘面纱。

  高考题是最好的习题,它在考查知识点时的切入点新而不俗,它正确地控制了对所考查的知识点的难度。解答一定的高考题,有助

  于把握高考对该知识点的难度要求;有助于判断高考题目与平时常见题目的异同,增强判断题目信度的能力,防止做偏题、怪题.

  五、归纳数学大思维、大策略。

  数学学习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处理数学问题时的大策略、大思维的掌握显得特别重要,在平时的学习时应注重归纳它。在平时听课时,一个明知的学生,应该听老师对该题目的分析和归纳。但还有不少学生,不注意教师的分析,往往沉静在老师讲解的每一步计算、每一步推证过程。听课是认真,但费力,听完后是满脑子的计算过程,支离破碎。老师的分析是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出处理这些问题的大策略、大思维。当教师解答习题时,学生要用自己的计算和推理已经知道老师要干什么。另外,当题目的答案给出时,并不代表问题的解答完毕,还要花一定的时间认真总结、归纳理解记忆。要把这些解题策略全部纳入自己的脑海成为永久地记忆,变为自己解决这一类型问题的经验和技能。同时也解决了学生中会听课而不会做题目的坏毛病。

  六,打好第二阶段复习这一仗,促成数学学习的第二次飞跃

  .第二阶段的复习是专题讲座,老师讲对重点知识、重点解题方法、重点数学思想的详细讲座和强化训练。在这一阶段的复习,要相信老师,淡化各种复习资料,认真地、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强化训练题,集中精力,突破高考试题中的立体几何、三角、复数、常考知识点,这几部分的习题难度不大。尽最大的努力多解决解答题目中的函数、解析几何、数列等高考压轴题。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及时训练,会使同学们感到个立竿见影的感觉,使数学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促成数学学习的第二次飞跃。

  七、攻克三种题目的解法

  数学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是基础,共76分,解答题是提高分数的关键,攻克这三种题目的解法,特别是选择题的解法,它解法灵活多样,如:直接法、代入法、特值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等。掌握多种这些解题方法,会使解答试题速度快而准确,同时为解答最后六道解答题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总之,数学学科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的一门学科,数学是高考中三科综合科之中一门拉开综合成绩的重要学科,学数学有方可寻,有法可学,望同学们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不盲目跟风,随波逐流。力求温故知新,利用领悟和理解攻克数学知识难点真正提高数学成绩。

  最后,相信只要我们老师与同学们上下齐心,在落实上下工夫,就一定能打好这场攻坚战!同时也祝同学们在新的学年中,学习进步!数学成绩节节高!努力吧,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