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 课后辅导

课后延时服务家长意见,课后延迟服务父母的建议

时间:2023-01-06 23:10:02 作者:吴老师 字数:5702字

  近期,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说,孩子放学后就被老师叫回家上课了,回家要忙着写作业和做手工,而且很晚才下班。对于家长们反映的问题,我们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协调并加以解决。可是令人欣慰的是在延时服务开展的第二个月中,学校对课后延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目前学生校内课后延时时间大多在晚上的7点半到8点半之间,而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各学校也都采取了有效措施满足学生需求。有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孩子们都觉得无聊、不感兴趣或者觉得枯燥无聊了的话,那么老师想让孩子们继续学习也是无济于事了。课后延时服务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有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更重要对家长来说是一个解决“晚”放学问题的好办法;同时对于学校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大好事。

一、“晚”接生压力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小学时间都比较晚,有的孩子放学早,但家长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接送。所以很多学校在延时服务开展之前都会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目前,有67.42%的班级和50%的学生没有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剩下10%左右的学生在家自学或做作业。家长在工作之余很少能够按时接走孩子,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让许多家长深感无奈。因此很多学校就想出了“晚接”的办法!而这项举措也得到了部分家长的认可。因为有些人不放心孩子在家无人看管;有些孩子怕被父母责骂才在家不愿意去学校,于是就出现了一些课外班。在家长看来这个行业不但能赚到钱也有乐趣;但是有不少学生虽然没有被老师看管,但却会觉得自己很累;一放学就被老师叫回家去做作业和搞活动等。所以很多家长都希望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但是他们又都不愿意每天在家做这些事情。所以在没有延长延时服务之前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接送孩子,而学校为了培养这个群体却在学校周围设置各种培训班和辅导班等收费项目以及对教师资格进行限制;还有一些孩子为了上学只能上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而老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地辅导作业……久而久之这也造成了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孩子回家时间太长、学习无人督促、孩子做不好作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导致老师无法完成布置的家庭作业都没办法按时完成了。而这些学生除了上课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放学后没有按时接回家吃饭。也有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的家长不愿意自己孩子去补课班,但也只是为补知识和弥补课上知识空缺而去。所以学校延迟延时服务就非常有必要了!因为:首先从老师而言,在学校里上课有很多弊端;而延时服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通过对家长们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家长愿意在放学后给孩子做作业或进行其他

一、“晚”接生压力

二、教师压力

  目前,有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在课后延时服务的问题上进行探索。首先这就给了教师更大的压力,教师是一线的工作者,本就辛苦万分,而孩子们则更需要老师的陪伴、关心和引导。因此教师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孩子们太贪玩了,晚上回来还要写作业;有些不喜欢读书等等。其次有一些教师认为:“我每天上班不算累吧?”“我们每天都是这样上班的!”“教师真辛苦…你说我每天都是上班!”“我每天晚上都在上作业……”这种老师说:“我是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啊!”但是他又怎么能做到呢?所以最后他们干脆放弃了工作……于是对父母抱怨:“老师你说我们做不到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如果不能学就去上补习班吧!”“再等你三年啊!”“我去不!”……而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他们也总是能从教师身上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如果这一天来临了,那他真的想去做老师了!因为他认为这就是一个幸福孩子最大的愿望了!然而我想这并不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多深就能得到孩子多大的回报!

二、教师压力

三、家长压力

  现在家长们对课后延时服务的热情度越来越高。因为这样,让一些老师心生怨言,说孩子不想上课怎么办,不能请假怎么办?还能有多少人等?有的老师竟然公开叫板:我要是不去服务肯定会被取消职称,不能上幼儿园了。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的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因此家长想要参与进来,却只能放弃自己的“那点事”。如何才能提高参与感呢?

三、家长压力

四、结语

  我们说“家长”这个词并不是贬义词但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称谓。其实在我国这个社会,父母是整个社会的主体。当孩子发生意外伤害或者有重大疾病时,往往父母是第一责任人。孩子生病了,父母需要及时送医院、陪护照顾孩子,而这个时候他们又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也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来保障他们平安健康。在学校没有课,老师可以辅导作业;没有人陪读没人管也没人看书。那么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从培养孩子爱阅读、爱劳动、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等诸多方面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多和同学、老师、同龄人交往相处,让自己感觉越来越快乐。

四、结语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