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初中作文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免费

时间:2023-05-12 02:20:04 作者:周老师 字数:78546字

一、物理的单位换算

初中物理的所有单位换算和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千克kgm=pv
温度t摄氏度°C
速度v米/秒m/sv=s/t
密度p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牛顿(牛)NG=mg
压强P帕斯卡(帕)PaP=F/S
功W焦耳(焦)JW=Fs
功率P瓦特(瓦)wP=W/t
电流I安培(安)AI=U/R
电压U伏特(伏)VU=IR
电阻R欧姆(欧)R=U/I
电功W焦耳(焦)JW=UIt
电功率P瓦特(瓦)wP=W/t=UI
热量Q焦耳(焦)JQ=cm(t-t°)
比热c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
u2ffv2f倒缩小实照相机
fu2fv2f倒放大实幻灯机
uf放大正虚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Q=It
电流单位:安培(A)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U=IR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I=I1=I2②U=U1+U2③R=R1+R2④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一、欧姆定律部分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v=S:路程/t:时间
重力G(N)G=mg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
S=2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
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率P(w)P=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P=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Q=mqm:质量
q:热值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C=λν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ν:频率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的8次方m/s
b.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c.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二、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18.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被研究的点液体的自由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的竖直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找到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特殊固体可用p=ρgh计算,特殊液体可用p=f/s算。  19.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0.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物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物—f拉来测。  21.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2.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变化中抓住动滑轮的重力不变是关键。  23.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他们的机械能在减小。  24.机械能守恒时(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其他的能也没转化为机械能),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5.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6.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27.物体吸热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改变物体能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8.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29.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的,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30.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比热容大的升温或降温都难。  31.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外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2.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3.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4.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也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的,要特别注意,如:不敢高声语,高指的是响度。小沈阳:“起高了”高指音调)。  35.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36.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的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37.反射和折射总是同时发生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因为都是反射。  38.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  39.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底片是不能动的,所以调整相距是通过伸缩镜头完成的。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0.照相机原理: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原理: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1.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  42.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3.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不是遇热液化,自然界这类现象多多)和压缩体积(气体打火机,液化石油气)。  44.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变浅液体压强减小,体积变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温度降低,遇冷收缩)。  45.晶体有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蜡、松香、沥青、玻璃)。  46.六种物态变化。由硬变软要吸热(固→液→气),反之要放热。  47.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两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48.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9.串联和并联是针对用电器与电源的关系。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0.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1.连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片放在接入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合理,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确定,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断开。  52.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3.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表现最为明显。  54.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大,分得电压大。电阻大的功率也大。并联电路有分流作用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大,电流小,电功率也小。  55.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56.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可用电能表与钟表测用电器实际电功率。  57.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建立联系,公式用的非常多。  58.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御用电器之间,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59.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是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0.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通电螺线管(安培定则)→电磁铁。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制成了电动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初中物理常用思维方法:  ①控制变量法。  ②转换法。  ③等效替代法(并联电阻)。  ④类比法(电流类比水流)。  ⑤图像法。  ⑥抽象推理法。  ⑦建立模型法模型法(光线,磁感线,力的示意图,杠杆,原子核式结构)。




三、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的变化是初中物理的一大考试重点,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也算是热点。那么如何学好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四、物理复习资料(力学)

(一):力学。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符号‘N’。
2.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
6.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处。降低重心可以增加稳定性。
7.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8.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都具有惯性。
9.二力平衡的条件: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物体,④在同一条直线上。
10.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1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12.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在水平面上,压力由重力产生。即F=G。
13.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①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②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14.压强公式:P=F/S 其中F表压力(N),S表受力面积(m2),P表压强(单位为pa/帕斯卡)。
15.液体压强:液体有重力且能够流动。
16.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ρ为液体密度 水为1×103kg/m3,g为力学常量 9.8N/kg ,h为液体深度 )
17.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应用:飞机的机翼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
18.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F浮=F下-F上)。
19.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
20.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 ρ为液体密度 ,g为力学常量 (见16点) ,V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1.浮力的应用:轮船采用“空心”方法,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浮力。排水量表示满载时船只排开水的质量。
22.功: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上移动的距离。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千万别代错数据。)
23.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公式:P=W/t (P表示功率 单位瓦W,W表示功 单位焦尔 J,t表示时间 秒s)
24.杠杆: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O ②动力F1 ③阻力F2 ④动力臂L1 ⑤阻力臂L2。
25.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五、物理复习总结(沪科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复习总结(沪科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生活中物理:

1.拉链的原理:

2.圆珠笔的原理:

3.冲浪运动为何降低重心:

物理学家:

哥白尼:

爱因斯坦:

牛顿:

居里夫人:

波尔:

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

探究报告包括: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简称:运动

参照物:选择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疑惑处:①不能把研究物体的本身作为参照物②参照物不一定是静止的

运动是相对的,如何理解呢?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就不一定了,比如说

站立在地面的人,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就是静止,而对于月球来说人就是运动的,所以说物体静止或是运动并不是绝对的!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长度单位:

1Km=1000m1mm=um=nm

1s=1000ms1ms=1000um

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1光年=9.46053×

刻度尺的使用:

一齐二直三估读使用刻度尺注意量程和分度值

v=(s单位是m,t单位是s,速度单位是m/s)

平均速度=

计算时注意各个量的单位

1m/s=km/h.

1km/h=m/s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识记注意:1.速度的变化2.运动轨迹是直线

探究报告包括:1.提出问题2.制定的方案3.收集的实验数据4.得出探究结论

第三章声的世界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需要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在真空中不能转播。

噪声:

乐音:

响度: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单位: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生活实例:响鼓必用重锤,鼓面下陷越深越响;收音机的音响旋钮就是改变收音机喇叭的响度!

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高低主要是说它振动的频率。七个音符就是反映振动的频率,男高音,女低音,这里的高低都是说的振动的频率!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男高音声带振动就快些。

频率:单位:

1Hz的物理意义: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起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区分每个人的声音,以及不同乐器的声音。

噪声的防止:1.2.3.

人耳听觉频率的范围:

超声:次声:

超声的应用:

次声的危害:

第四章多彩的光

光是延直线传播,但是需要有两个条件:①同种物质②物质必须要均匀所以有结论: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两个条件缺一就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沿直线传播的自然现象:①影子②日月全食日月偏食日月环食③小孔成像

光速=光在空气中速度光在水中速度光在玻璃中速度

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发射:

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特点:

为何用玻璃做这个实验?

光的折射定律:

与折射有关的现象:①插入水中筷子看起来折断②海市蜃楼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记住一点光路是可逆的,光从A点可以到达B点,那么从B点也可以到达A点。

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为七种颜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从上到下)

色散的实质:每种光的折射角不同,所以可以把它们分解出来。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RGB),这三种光混合可以得到其他四种颜色的光,但是它们自身不能用其他颜色光混合而得到。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RYB),这三种颜料可以调出其他颜色的颜料,而自身不能用其他颜料调制。

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有它反色的光所决定,比如树叶是绿色的,因为它反射绿光;如果物体反色所有的色光,物体就显白色;如果物体吸收所有的七色光,物体就显黑色。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所决定,比如红色的玻璃,就是能够透过红光的玻璃,能够透过所有色光的物体就是无色透明的;如果所有色光都透不过的物体就是不透明的物体。

凸透镜结构:对光线有

凸透镜焦点:

物距:

像距:

主光轴:

光心

画光图记住三点:①平行与主光轴光线汇聚经过焦点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仍然沿直线传播

③光路是可逆的

物距(U)像距(V)像的特点生活中应用u2f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2fuf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特点:

如何记这张表,首先2f是一个特殊点,物和像等大;U2f,也就远离透镜,像就变小,相应的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所以像要越过右侧2f处,所以像距变成fv2f.

相反物体越过2f处,那么像边变大,并且像跨过2f往后跑,所以像距V2f了。

所以我们要记住:像、物同向移动(向右都向右,向左都想左);物越靠近透镜,像越大;物离透镜越远,像越小。

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对光线有

凹透镜的焦点:

画光图记住三点:①平行与主光轴光线折射后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仍然沿直线传播③光路是可逆的

人的眼睛:眼睛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眼球后边的上,形成物体的、的像。正常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为25cm。

近视眼特点:佩戴矫正

远视眼特点:佩戴矫正

眼镜度数和焦距之间的关系:度数=1/f×100焦距f单位是米

例如:300度的眼镜焦距=米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何理解,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相应的也对另外一物体施力。力的现象总要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我们手掌对桌面一个压力,那么桌面也对我们手掌一个支持力。对于手掌施的压力来说,手掌是施力物体,桌面是受力物体;对于桌面给的支持力,桌面是施力物体,手掌是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力拉弓,弓弯了)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踢足球,足球由静止到运动)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力的表示:力的示意图(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示意图(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2.

3.

4.

校零最关键.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

重力的计算:G=mg(注意质量m的单位Kg,g在没有特殊说明下都取g=9.8N/Kg)

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在受力分析的时候注意,任何时候不要忘记画重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所以画重力的时候,作用点一定要画在重心上,不能画在物体的表面或者底部(如下图)

提高物体稳度:1.增大支面(台灯底座)2.降低重心(不倒翁)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1.物体间的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对于压力的理解:压力并不一定是重力,不要和重力混在一起(如图一)

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将要发生滑动(看起来是没有移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大小和拉力相等,方向相反,并随着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当然在增大过程物体还没有滑动)

画出下图的静摩擦力并标出大小

滚动摩擦力:像汽车轮子和地面产生的摩擦力

同等条件下,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小的多

减小摩擦力三种措施:

1.2.3.

增大摩擦力三种措施:

1.2.3.

第六章力与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物体的合外力为零,F=0N,保持两种状态:1.匀速直线运动2.静止

只要在做题的时候,看到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受到合外力为零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的理解:物体的运动的最终结果都是要保持两种状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比如运动足球,到最后还是到一个什么状态———静止

关于惯性在生活中运用:

1.斧柄松了,通过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斧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斧柄被套紧了

2.汽车安全带的作用:

力的合成,主要是两个力的合成:

同一方向两个力: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和,方向和这两个力想同,F合=F1+F2(两人提水)

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大小等两个力的差,方向和较大的力保持一致,F合=F1-F2(拔河比赛)

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如果在两个力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理解:从物体运动来看,状态是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质:物体的合外力为零

比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运动,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知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我们可以想到物体所受的和外力为零,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牵引力和地面给汽车的摩擦力,那么它们应该是大小相等并且方向是相反的;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地面给汽车的支持力,那么他们也是大小相等并且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汽车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合力都为零的。

再如静止的物块: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质的质量。国际单位:千克(Kg)

对于质量理解:

物质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状态(冰熔化成水),形状(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空间位置(从地球到月球)

天平使用:

1.称量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称量时不能超过量程

2.校零:1.2.

3.称量:正确称量(左物右码),物重=砝码+游码,不正确称量(物体放在右盘)

砝码=物重+游码

4.从砝码盒中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保持天平清洁干燥。

量筒使用:

1.看清其量程,称量不能超过量程

2.读数应保持相平

密度: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一个属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阿基米德原理:

公式:

漂浮:悬浮:下沉:

第八章压强

压力:物理学中将垂直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不要把压力和重力混为一谈!!

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

对于公式的理解我们可以理解为固体的压强,不要和液体压强混为一谈。

影响压力的两因素:1.压力大小2.受力面积大小

液体压强

影响压强的两个因素:1.2.

浸在液体中物体,各个面都要受到液体的压强,左右面受到压强相等,那么所有压力也相等,所以互相抵消;上面比下面小,所以会产生向上的压强差,表现出来就是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悬浮:漂浮:

悬浮和漂浮浮力=重力,其中悬浮: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容器。

特点: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

实质:在底部压强保持相等。

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液压机原理图:

两个活塞产生的压强相等

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上升的,大气压强降减小!

压强影响水的沸点。

标准大气压:p=

76c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

流体压强:

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理解记忆:

1.河道旁漂浮物会飘向河中心,因为河道中间流速快,压强小,两边流速快,压强大,会把漂浮物推向河心。

2.高铁旁的安全护栏,防止火车经过时车道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会把人推向车道,造成的事故。

第九章机械与人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F1的力臂是:OAF的力臂是:OBF1×OA=F×OB

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关系可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特点:

定滑轮特点:

动滑轮特点:

注意动滑轮的支点位置

滑轮组:

省力怎么判断:

与动滑轮和重物连接的绳子的数目,有几根就省了

几分之一的力

F=G(不考虑动滑轮的重量、绳重和摩擦力)

F=(物重+动滑轮重)【考虑动滑轮的重量,不计摩擦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重物上升H,与动滑轮连接绳子数目为N,那么移动距离

S=nH

滑轮组有用功等于物体上升高度所做的功

W=GH

滑轮组总功等于沿拉力F所做的功:

W=F×S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永远是小于100%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E=mgh和质量、距地面高度有关

动能E=m和质量、速度有关

第一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1909年卢瑟福在成功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心叫原子核,核外是电子,在不同轨道绕原子核运转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

分子之间存在找空隙。(酒精和水等体积混合,发现总体积小于它们体积之和)

分在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管是什么温度都在做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找斥力和引力(当两个分子远离到一定程度,两分子间产生引力;到两分子靠近到一定程度,两分子间产生斥力)




物理复习总结(沪科版)

六、物理复习资料(电学)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了电。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我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我们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定为电流的方向。
5.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符号“I”,单位 安培 (A)。
6.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从“+”进“-”出。
7.①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I=I1=I2。 ②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8.电压: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符号“U”,单位 “伏特”(V)。
9.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下排3V量程,分度值为0.1V。上排为0~15V量程,分度值为0.5V。即上排示数是下排的5倍,可以根据任意上下排的一个示数求它对应的数值。
10.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U=U1+U2。②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电压都等于总电压。 U=U1=U2。
1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R”,单位 “欧姆”(Ω)。
1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即电阻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初中里除了电阻,还有密度,比热容,热值)。它决定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13.滑动变阻器: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原理:改变电阻丝在电路中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
14.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其中I表电流,单位安培(A)。U表电压,单位伏特(V)。R表电阻 单位欧姆(Ω))。
15.电功: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流就做了多少功。 电功的符号为W,单位焦尔(J)。
16.电功公式:W=UIt (其中U表电压,单位V,。I表电流,单位A。t表时间,单位s。)
17.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符号“P”,单位“瓦”(w),千瓦(kw)。公式:P=W/t(主体公式,后面的都是根据欧姆定律可以推导而得,仅供参考。) P = UI =I^2R = U^2/R 。
18.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所有的用电器都有导体(电阻),只要用电器工作,就会产生热量。
19.焦尔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0.焦尔定律公式:Q=I^2Rt 。①串联电路中,电热与电阻成正比。②并联电路中,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21.发热功率:P=U^2/R 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功率越大。
22.家庭电路的组成: 电能表→闸刀开关(空气开关)→保险丝→家用电器插座
23.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①总功率过大。 ②短路。
24.欧姆定律小总结:①串联分压,电流相等。即 U=U1+U2,I=I1=I2 。  ②并联分流,电压相等。 I=I1+I2,U=U1=U2。
25.滑动变阻器接在并联电路时,只控制本支路和干路电流,对另一支路及总电压无影响。

七、2017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物理难,难于上青天”。一些中学生有这样的感慨。但是物理真的有这么难吗?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几条学习物理的几个小技巧。  一.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不要视而不见,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观察水杯,从不同角度看,杯底深浅不同;杯中的茶叶大小不同,杯上的花大小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观察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挡风玻璃呈斜面?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为什么载重汽车的车轮粗大而且数量多?为什么轮胎制有花纹?  留心处处是学问,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二.勇于实际,乐于探究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天籁只惠实践人。所以,应该勇于实验,乐于探究。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我们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此外,还要把整个世界当作我们的课本,看看利用身边物品,可以做哪些实验。多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搞一些小发明,写一写小论文,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穷的奥妙,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究去认识它们的。科学探究不仅对科学家研究问题是需要的,对于我们学习物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是需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猜想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或制定一个计划,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经过分析论证,从而得到结论。  三.联系实验,联系社会  物理是一门跟实际非常密切的学科,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说明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当然,对于初中生来说,联系实际,首先是要联系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  要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不但关心身边的物理,还要关心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不但要学习科学历史,更要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注意分类,理顺条理  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去帮助记忆和理解。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愿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特点,稳扎稳打。

八、欧姆定律和生活科学_生活中的科学

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I=U/R(欧姆定律)。
最近我的物理学的也算好,原因是我联系生活,用科学来揭示生活的哲理。
电流是推动电器工作的动力,就相当于生活中做事的动力。电压就是我们常说的别人赋予的压力。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压力越大动力越大。”这自然是有道理的(当然有道理,要不怎么流传了千百年),但他们忘了一点,那就是导体的电阻。方才的结论是在电阻不变的条件下成立的,我把这电阻理解为我们青少年特别强烈的逆反心理。
导体有两种,大部分温度越高电阻越高,小部分温度越大电阻越小。而根据焦尔定律可导出Q=UUt/R。即对大多数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电压)越大,气氛越激烈(温度越高),逆反心理越强(电阻越大),你硬我更硬。
批评在教育中是在所难免的,但不能强烈,更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以至于触犯法律。这样会让一个好孩子自甘堕落,走向歧途。试想,一个人如果没了尊严,那还剩些什么,还有什么做不出来?我建议用说服教育,要放下架子,用好言善诱,让学生们走上正道。当然对那些少数的顽固不化的子弟们,还是要批评教育,让他们明确今后的路应怎么走。
当然,我只是联系生活来记忆科学,望各位老师家长们不要见怪。

九、物理中考中的物态变化与天气-2019年教育文档

初中物理中考中的物态变化与天气
云、雨、雾、露、霜、雪、雾凇、冰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的不同物态,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物态变化吗?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物态变化与天气吧!
一、雨、雪和冰雹
自然界里雨雪的形成,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物态变化过程。地面上的水蒸气成为水蒸气,升到高空与寒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当温度下降,又有凝结核的时候,就会凝结成大水滴下降而为雨。一滴雨点要比云中的小水滴大上几千倍。如果温度低于0℃,水蒸气在空中就可能形成雨。
雪是结晶的水。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微小晶体叫冰晶。当冰晶在大气中随着气流上下翻腾,凝集起来变得足够大的时,就成为雪花向地面飘落。雪花的形状多为六角形,也有针状、柱状或不规则形状的。雪花的大小取决于温度,温度越低,形成的雪花越小。由于构成雪片的结晶能反射光,所以雪片呈白色。
当过冷水滴碰撞在冰晶(或雪花)上,则成霰,霰在积雨云中随着气流多次升降,不断雨雪花、小水滴等合并,形成透明层交替的冰块,落到地面,这就是雹。
二、雾和云
大气中水蒸气的凝结可以发生在地表面或表面的物体上,形成露和霜;也可以发生在空中,形成云和雾。大量的细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中,就形成雾。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蒸气充沛,有凝结核存在,有使水蒸气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大量的细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云。云和雾的本质上的一回事,只是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而雾却是接触地面的。可以说,云是高空的雾,雾是地面的云,形成云的基本条件与雾相同,所不同的是,形成云要有空气的上升运动以及上升运动而引起的绝热冷却。
三、露和霜
大气中水蒸气的凝结可以发生在空中,形成云和雾;也可以发生在地表明或地表明的物体上,形成露和霜。夜晚,地表明因向外辐射而冷却,温度迅速降低,与地表明接触的空气,温度也逐渐降低;当空气的温度降低到露点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在地表明或地表明的物体上。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表明或地表明的物体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这就是露。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下,水蒸气就直接凝华为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
露和霜经常发生在晴朗、无风的夜晚。晴朗无云的夜晚,地表明可迅速冷却;无风,则可使近地面的空气有足够长的时间与冷地面接触,使之温度降低。山谷和洼地,冷空气容易积蓄,对露和霜的出现有利,产生露和霜的概率较大。
霜和露冻不同,霜是指白色固体凝结物,霜冻是指气温下降,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现象。如果气温还在0℃以上,,则只有霜冻而无霜;但有时常伴有霜冻,因为这时气温已下降到0℃以下。
四、雾凇
雾凇是积聚在地面物体迎风面上的呈针状和颗粒物的乳白色疏松的微小冰晶或冰粒。在寒冷的天气里,微小的雾滴碰到寒冷的物体表面时,形成了雾凇。根据其形状可分为粒状雾凇和晶状雾凇两种。在我国的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两岸,冬日里不冻的江水腾起来的雾遇到寒冷的空气就会在树上凝结为雾凇。当地的群众称为“树挂”。严冬腊月,每当雾凇出现的时候,十里长堤的垂柳青枝变成玉树琼枝,犹如童话世界。
通过以上的物态变化与天气详细讲述很容易得出:本章节在准确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的同时,不难掌握雨、雾和露是液化现象,雪、霜和雾凇是凝华现象,冰是凝固现象。
经典例题应用举例:
1、浏阳大围山峡谷景色优美,被誉为“小九寨”,下列关于其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
【分析】雨的形成主要是升入高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雾的形成与此类似;C项中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强冷直接凝华而成的;D项中的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选C.
2、哈尔滨是一座季节特征分明的城市。雨、雪、雾、霜是自然界描绘的一幅幅壮丽景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春天的雨是熔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B.夏天的雾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秋天的霜是凝固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冬天的雪是汽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与吸热、放热,熔化要吸热,故A错,雪、霜是凝华而形成的,故C、D均错。此题相对较为简单,故选B。
3、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分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最后,还应学会判断物态变化种类的“程序”:1、明确研究对象及变化前的状态;2、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3、确定研究对象的最终状态并分析物态过程。
通过上述学习则此章节我们将迎刃而解。

十、各科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初中几何公式包括:线、角、圆、正方形、矩形等数学学几何的公式
初中几何公式:线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初中几何公式:角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初中几何公式:三角形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几何公式:等腰三角形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初中几何公式:四边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初中几何公式:矩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初中几何公式:菱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初中几何公式:正方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初中几何公式:等腰梯形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初中几何公式:等分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初中几何公式:圆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求时间——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g
合力公式:F=F1+F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F1-F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
浮力公式:
F浮=G–F
F浮=G排=m排g
F浮=ρ水gV排
F浮=G
压强公式:
p=
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帕斯卡原理:∵p1=p2∴或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
滑轮组:
F=G总
s=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F=Gs=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F=Gs=2h
机械功公式:
W=Fs
功率公式:
P=
机械效率:
×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cm△t
(保证△t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放=mq
★电流定义式:
欧姆定律:
电功公式:
W=UIt
W=UIt结合U=IR→→W=I2Rt
W=UIt结合I=U/R→→W=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W/t
P=I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
分压原理: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
分流原理: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U1=U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氧有关
1.红磷与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实验现象:生成大量白烟。
2.硫粉与氧气中燃烧:S+O2SO2,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无味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5.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
7.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实验现象:光亮的表面变成白色(氧化铝膜)。
8.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9.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2H2O,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实验现象:发出蓝色火焰。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O2↑,实验现象:氢气、氧气体积比为2:1
14.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2Hg+O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汞液体。
15.双氧水分解制备氧气:2H2O22H2O+O2↑,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放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1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17.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二氧化碳有关
1.碳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C+O2CO2;实验现象: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3.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实验现象:浑浊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5.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6.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CO2+NaOH=NaHCO3;无明显现象。
7.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CO2+Na2CO3+H2O=2NaHCO3;无明显现象。
8.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3CaO+CO2↑;
10.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C+CO22CO;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4.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
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CuO+CO2↑+H2O;实验现象:绿色粉末变为黑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蒸气。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氢气有关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实验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3.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实验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4.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5.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6.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7.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8.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实验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各科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