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近代史读后感,近代史读后感600字

时间:2023-01-29 17:17:10 作者:周老师 字数:62534字

一、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了。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

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取代。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
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所以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

他不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可以作为高中生、大学生的教材,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作为教材似的史书,它将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很轻松地进行了梳理,这样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这个那个条约,赔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
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近代化过程中这些耻辱是怎么产生的?

实际上,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带给自己的。

历史值得我们深思!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


二、读近代史有感

学过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清政府的无能、朝廷的懦弱,因此让我们如此一个泱泱之国,变成板上肉,任人宰割,让我们中华民族陷入了这场百年耻辱的战争之中……
签订的条约无数,条件无底线,似乎就是将整个中国双手奉上也满足不了他们的狼子野心。翻开历史的书页,我们好像都能感受到列强眼神中散发着的嗜血的光芒,很难想象,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生存在那样水深火热的年代,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而下,才将我拉回现实,看着周围明亮而温韵的教室,我才是真真的感受到此时的我们原来是这样的辛福。
手捧着历史书,里面是我们先人的血和泪,是我们先人用生命诠释的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警惕着我们不忘耻辱,不辱使命,不辜负上一辈人的心血。每一次,翻开历史书的扉页,都是那样的沉重,仿佛一个老人拖着疲惫的身心向前,心力交瘁;每一次,只要一读书页上的文字,似乎它都能带你进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着周围的国人在枪林弹雨中依次倒下;看着那些手无寸铁的人被无情的践踏、蹂躏;看着战争中无助而可怜的孩童哭喊着他们的亲人……仿佛身临其境,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砸到一样,生生的疼,这样的悲剧在这一百年间被不断重演,多少泪水和鲜血在肆意流淌,多少呐喊与哭泣在耳边回荡,多少先人的尸骨被掩埋……在那个像魔鬼一样的岁月里,说它是地狱也不为过了,它甚至比地狱还要可怕,因为就算是地狱,它也不会去惩罚一个个满怀善念的人,一具具纯洁的灵魂。
历史是不带有一丝感情的,它可以完完全全、丝毫不差的记述下一切,但是却要我们带着这无比伤痛的心去接受和学习,即使是内心再坚强的人,看到历史书记录下的这些真相,怕也是要为之流下泪水了,它是我们每个人、甚至是全世界难忘而沉重的回忆,冲击着所有人的心。
我们反复重温,只为谨记历史,不让悲剧重演,新的篇章即将开始,我们要试着缅怀过去,展望现在,此刻,就让我们带着不忘的回忆,开始全新的时代!

三、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不知不觉这门课程已经过去,虽然很短暂,只是概括地叙述了这段历史,但这门课程却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鸦片战争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关注世界形势、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暂时地锁住了他人,却永久的锁住了自己。缺乏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盲目崇拜自己,夜郎自大,昏庸愚昧。清政府当时就是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大。被资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惊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软弱无力,以及卖国求得苟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关在鸟笼的鹰,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鹰,长期的安逸无忧会使翅膀软弱无力,只有将之放飞苍穹,不断经历风雨饥饿,才能使其啄锋爪利,成为真正的强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政府统治的中国就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鹰,臃肿无力,鸦片战争打破了其闭关锁国的牢笼,将之放入残酷的现实中去,不断地打击,不断地经历风雨,终于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专制这层厚厚肥肉。因此,只有紧跟世界局势,不断使自己接触这世界的残酷竞争,才能更好的发展提升自己,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抗日战争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论你是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大国,还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国家,都不例外,一个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国发动了八年的抗战才能将他彻底打败,这是一种什么实力,这更可突出实力的重要性。我们渴望和厌倦战争,但我们不能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好坏决定我们的命运,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处境要靠自己来争取。
因此,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实力来保护自己才是可靠的。
解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实地为人民着想,才能得其拥护。代表大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权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独裁统治,虽然拥有优势的兵力,优良的武器,占据着国内重要的城市,在战场上却是节节败退最后被赶到台湾,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却是越战越勇,越战兵力越强大,最终取得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关键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了农民关心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不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都是以农民的利益为主要目的,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为自己利益而进行的斗争,使广大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一致抗敌,最后在劣势情况下取得胜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里面的每个片段都记载了各阶层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才能胜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已流传了千代,但真正能够弄懂的却是没有几个,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将这一理论运用的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最终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
如今历代国家领导人都非常注意发展及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科学地发展观,废除“皇粮国税”,正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高端,我们有信心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已经在不远处向我们挥手致意。

四、《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1840年随着广东珠江口的英国舰队一声炮响,中国近代的黑暗历史正式拉开帷幕。由于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与世界隔绝,没有先进的武器,而且清政府好大喜功,腐朽愚昧,使得英国的侵略者势如破竹,直攻入南京。最终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1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作为弱者,我们需要赔偿其2100万白银,割香港,开放数处通商口岸。英国得了便宜,美法两国居然要挟中国签订同样条约。可当时的清政府目光短浅,不重用剿夷派大臣,以致英法等国不断压榨我国收益,收割我国土地这些条件都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不满于既得利益,发动了第2次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防御被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如摧枯拉朽般毁灭,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清政府终于肯吸收外国的科技文化成就。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20年时光,就这样白白的浪费了!中国也因此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书中写道,中国历史还有一个循环套“每朝的开国君主及元勋,大部分起自民间自奉极薄,心中的奢侈标准是极低的,而且比较能体恤民间的疾苦,办事宜比较认真,这是内政昌明、立志澄清的时代。后来,慢慢的统治阶级的欲望提高,奢侈标准随之提高,因此官吏的贪污一大大的长进。”所以我认为每到了天下太平已久,人口增加很多民生痛苦的时候,官吏加多,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人民所受的压榨也更加严重。而清朝嘉庆年间正是到了这个循环套的最低点,此时清政府连铲除内患都不急,又何谈抵抗西方侵略势力呢,所以西方势力侵略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抵抗力量薄弱之机,因此中华民族在近代遇到的难关是双重的。
读完中国近代史,我的心中有自豪,有不甘,有憎恶,有无奈,慨叹于1840年起这段灾难深重而屈辱的历史,这段饱受欺凌和侵略的历史。至今,因人民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中国走向光明共创辉煌,而现在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这个国家的和平和自由。我们只有凭努力学习回馈社会,才对得起那些岁月用鲜血和生命堆砌起的今天。

五、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曲催人泪下的歌曲……让我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蒋廷黼所著的《中国近代史》,贯穿了中国近代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至20世纪抗日战争爆发前的近一个世纪历史,讲述了整整一个旧民主革命阶段——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作者用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翻开这本《中国近代史》,就仿佛掀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长卷。为何当时的中国多次被列强的铁甲钢炮给轰开了古老的大门?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人的守旧。中国人的守旧造成了他们思想的落后,思想的落后造成了科技的落后,科技的落后造成了国防的落后,国防的落后就造成了国家不保的危险。很可惜,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时,李鸿章勇敢地站了出来。
李鸿章,何许人是也?世界排名第九的北洋水师的创始人与统帅,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之一,晚清四大民臣……无数的荣耀集他一身,可谓是时势造英雄。或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李鸿章认清了只有向西洋学习才能自强的道理。
历史就是这样公正,也是这样的残酷,它不会给予弱小者任何悲悯,也不会给予强大者任何协助。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在宫殿里享着天伦之乐之时,西方的工厂里机器正在轰鸣。李鸿章向西方学习,建工厂,设学校,成立北洋海军。虽然他自强的方式很不错,但是他自强过后却也救不了国,因为他自强的不彻底,没有认清楚清王朝落后的根本原因,思想上不改变就算是他能力再强也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说,在那个时期,想要自强是有多么的困难。
历史早已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因为即便我们对历史有多么的不满,我们也无法将它改变。无论是什么年代,都是属于强者的。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如此这般,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六、《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七、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总论开篇,即发出了中国为何在近代落后于世界的叩问。作者给出了三个解释,一是“我们的科学不及人”,二是“西洋已于十八世纪中年起始用机器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第三他认为,欧洲“文艺复兴后的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当我们还软绵绵地趴在康乾盛世的余韵中时,欧洲已在战火的洗礼中变得愈为坚强和团结。在蒋先生看来,所有这些仅有一个指向,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仅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
从那里不难看出,作者将是否向西方学习并学有所成作为中国近代化的衡量标准。这个观点在今日看来,的确有失偏颇。然试想一下,1938年距1840年可是百年,但风云突起,山河飘零,人间都不知已换了几回。而作者与大多数史学家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正深陷于历史的漩涡中,且迎面扑卷来的浪头一个高过一个。在他生活的年代,历史裹挟着刀光剑影,与现实掺合在一齐,一团乱麻纠葛难分。自鸦片战争炸开清王朝的大门,围绕皇城的数重城墙其实便已在照亮下关江面的熊熊火光中轰然倒塌,从此国无宁日。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美国人来了又去了,日本人“姗姗来迟”,却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吉野号”,“嘭”一声,撞沉了“致远舰”。黄海海面的邓世昌和他的狗渐渐沉到不见光亮的海里去了,而这片毗邻中国黑吉辽三省的大海,也吞噬了李鸿章二十余年的心血。无论皇脉还是国运,都一同,在这愈为黑暗隐晦的深渊里,蜿蜒曲折,破碎支离。世纪之交,各国又欢欢喜喜结伴而来,于是古老的北京城被烧了个火光冲天;之后,大家在东交民巷也都有了各自的地产,却亻旧不免争执。如此十年浑浑噩噩,大清江山摇摇欲坠。金秋十月的好时节里,湖北新军在楚望台的一声军令,响彻了中华大地十余省,独立的大旗纷纷被立起。皇城里的小皇帝
终究保不住祖宗传下来的帝位,将一纸退位书,交到了袁世凯的手上。可是,即使是袁大总统筹划良久的“洪宪帝制”,也仅仅存在了83天,便在随后混战军阀的铁蹄下碾作飞灰与尘屑。这一阵扬起的尘暴,弥散在中国的土地上十数年,原应在北伐大军的行进中落定。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本人这次不仅仅开着船在海上游荡,更甚将陆军师驻扎在了华北平原。他们在原野上徘徊,在上海滩徘徊,这些来来去去的鬼影,纠缠在蒋廷黻的心头,搅得他不能入眠。此时此刻的他,迫切想弄明白,我民族何以就遇着这空前的难关呢?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1840年前后的那一段历史,越回想越觉得屈辱和悲愤。他用手指着隐藏在中华民族还未曾愈合的伤口下的民族惰性,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道伤口被一次次划开,是因为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因为我国文化是士大夫阶级的生命线:文化的摇动,就是士大夫阶级饭碗的摇动。还因为“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

八、中国近代史著作读后感

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也使我感受颇深,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近代中国的命运可谓是跌宕起伏啊,自从鸦片战争国门被粗暴的打开,中国从政治到经济各方都经受了一次彻底的改变。各种不同的思想冲击着刚从封建恶梦中苏醒的人们。在各国列强的不断挑衅下,情绪激动的人们,各阶层的人们都在积极的寻求救国之路,而各阶层却没有很好的考虑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但是迫于当时的局势,也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
中国的近代化变革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压迫下,以救国斗争的形式进行的,其自始就带有急促的特点。面对亡国、瓜分的严重威胁,人们恨不得在一天早上就扭转民族的厄运,使国家由弱变强,因而以为只有最彻底最全面最快速的变革才是最好的。
书中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是,本书中的历史事件没有绝对的好坏,历史人物也是这样。就像林则徐这样公认的英雄也可批评,书中说到林则徐怕名声不保,让自己的国家继续睡在梦中日趋衰弱,始终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而饱受人们指责的李鸿章却被赞扬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天津、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丧权辱国的开始,但作者并没有不这样看。他说,“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条款虽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密切了。这种关系固然可以成为祸根,但也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主要看我们振作与否。只要我们不留恋闭关自守,妄自尊大的时代,勇敢地到国际生活中去找出路,中华民族并非不能从此强大起来。可见书中的观点和我们传统的历史价值观有些不一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刺痛国人的情感,但却不失一针见血的锋芒,这点是很值得推崇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连串的惨败。它们是国人心头一直存在的伤口,心中那种悲愤仍然在浮现。这段失败的悲惨历史也让中国人慢慢意识到,正是因为这一连串的惨败,才迫使中国社会在痛苦的全面危机之中艰难地完成了转型。失败导致的危机越深重,尾随而至的变革就越激进。本书还指出了以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即近代史上的军事或外交胜利,往往导致一个消极后果,即保守势力的抬头。例如1881年曾纪泽的外交胜利和1899年成功拒绝意大利租借三门湾,都造成清议派士大夫过分自信,使他们误以为只要强硬对外,洋人终将退让。这种建立在对实力的错误估计之上的盲目乐观,是中法战争和义和团事变中中国失败的重要因素。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著作读后感

九、《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近代史》,作者是蒋廷黻,读的比较吃力。主要讲的是: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此中有两个缘故。1。中西相隔很远2。中国觉得外国人是蛮夷之邦。但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很好的国家,竭力与中国订立邦交,可中国人仍觉得他们是应该向我们跪下的小人,英国人就这样在一开始就和中国关系变差了。而且,当时在中国的外商发现鸦片是利润较多的货物,在中国销售鸦片,但遭到许多中国人反对,更加恶化了中英关系,最后和英国打了起来,失败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战败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轻视西方了。有些人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些人就批评说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轻而易举的灭亡。洪秀全领导一些人组成的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许多城市,可是到后来,起义军变得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败了。
不过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中国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武器,学习科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许多维新方案,他希望中国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这时李鸿章觉得日本是中国的劲敌,有朝一日会攻打中国,于是在高丽进攻日本,但由于战略错误,中国败给了日本。和日本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办法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都失败了。可是俄,法,德三国却在后来自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俄国借给我们很多钱,声称要和中国为友,帮助中国修铁路,实际上要占领中国北方。最后,中国许多地方被瓜分了。孙中山这时在国内外来回奔波,提倡复兴方案,最后推翻了满清,当上了大总统,赶跑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应该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样,我们不能歧视有困难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气,不能为一点点小事而闹得越来越大,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十、我眼中的中国近代史_读近代史有感

当我怀揣着沉重的心情一遍遍翻阅着中国近代史时,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了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回想起中国的历史,有自豪,有悲壮,有屈辱,也有希望。
中国曾经非常强盛,尤其是元朝国力达到极盛,甚至连欧亚大陆都有蒙古骑兵的身影。当时,中国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可是,到了清朝后期,满清统治者开始变得骄傲自满、闭关锁国,总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不屑一顾。200年后,国门终于被外国列强的枪炮打开,发生了甚是悲壮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腐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但是,在战争中,也涌现了许多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如:林则徐、邓世昌等,都是受人敬仰的爱国英雄。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直至,国民英雄孙中山的出现,推翻了腐败不堪的清政府,民国便开始了。当时,国内三股势力交织: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共产党。14年抗日战争,通过共产党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最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这14年中,发生许多战役,也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舍身为国的赵一曼、有宁死不降的杨靖宇、还有……数不胜数,这就是中国人前赴后继的“民魂”。不久,内战爆发,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领导下,终于打败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解放了全中国。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这代表着中国人民从一百年的屈辱中终于站起来了,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了。
到了90年代,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引领下,中国用30年的时间大踏步推行改革开放,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逐步追上了西方百年的发展历程。其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科学家。如: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解决水稻高产难题的袁隆平……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自信地说:中国,这只沉睡了百年的雄狮已经苏醒了,中华民族已经站在了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又站起来了!
最后,让我们用梁启超先生的一段话,来表达我们年青一代的决心:“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眼中的中国近代史_读近代史有感

十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中华近代史》有感

  品读《中华近代史》使我伤感至极,作为一个中国人无不为这段历史而羞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美丽富饶;祖国文化灿烂,位居世界之首,四大发明名,惠泽世界。正因为这块土地如此富饶,使得其他国家窥视我们,我们伟大的民族已饱经沧桑,历尽磨难。

  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就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割让“香港岛、澳门”;八国联军开进北京,火烧圆明园……尤其是日本侵华战争,他们对中国犯下了不计其数的罪行——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把我们美丽的祖国折磨的千疮百孔,把我们伟大民族的儿女折磨的惨不忍睹。这几年,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四万万同胞生死与共用自己的血肉筑成坚不可摧的长城,最终把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国土。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祖国富强,民族振兴,才不会遭受外来侵略。我们之后勿忘国耻,时刻记住这段苦痛和磨难的历史,加倍努力学习,掌握知识,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做出自己的贡献!

十二、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虽然在近代我们的祖国忍受了太多的蹂躏、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我们的国民被列强所歧视、侮辱但我依然深爱着他们。这种爱包含着辉煌、包含着屈辱;包含着惜弱、包含着图强。这种爱没有什么原因却有千万个理由。这种爱已经深深的植根于我的心中。这种爱给了我无形的强大动力使我们每个有良知、有责任的华夏儿女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为了洗却积压于胸的愤怒为了我们的子孙不再有我们的尴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应努力的奉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没有一个繁荣的民族作为个人不论怎样都逃不掉先辈的遭遇。

  在中国人的心中被刺伤最深的是我们的学生、近邻、狂妄自大而又狭隘的日本国。他们在我们国土上的兽行已经深印我们脑海;他们对我们国民的敌视更使我们愤慨。我相信倘若现在谁要是能把日本给消灭了那他将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遗憾的是我们不能那样做。我们不能左右狭隘民族的狭隘观念我们也不能忘却被称作“支那猪”的黑色的烙印。我们无法报复更不能侵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记住那段可耻的岁月努力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使他不再积贫积弱不再任人宰割。

  经历了屈辱便知道了灾难的沉重。现在我们的祖国走出了阴霾我们的人民正在把伤口轻轻的掩埋;我们日益的强大但绝不狭隘我们尽力的丢掉过去但绝不忘记历史;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绝不去奴役;我们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怀但也绝不会一味的容忍。

十三、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国,19xx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

十四、精品作文: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刚刚开始上 中国近现代史 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 五口通商章程 、中英 虎门条约 、中美 望厦条约 、中法 黄埔条约 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 天津条约 。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 北京条约 、1885年中法的 中法新约 、1894年中日的 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的 辛丑条约 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国、日本,我们应该崇拜我们中国人自己。

  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 社会主义好 ,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

  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从 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 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 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历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江,五四运动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它们给我带来的是如何的感受了。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十五、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今年端午,法定假期三天,但匆忙中我只有两天休息时间,原本想好好睡上一大觉,然后再陪孩子读读书。可是当顺手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翻起来后,所有的计划都被这本书打乱了,以至于觉都没得睡,通宵在读书了。这本书就是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著者与著述颇多,繁不胜数,初拿此书时也没抱什么期望,只是闲来翻几页纸张罢了。至于这本书怎么上的书架,还真不记得了。近几年购书一般都是心血来潮时网购一批,然后多半是堆在一边,上架的书要么是翻看过目录分过类的,要么是看完后按顺序置放上架以备将来查阅的,不过书翻二遍的机会这些年很少出现,甚至几乎没有过。

  蒋廷黻是谁

  蒋廷黻(1895.12.7-1965.10.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什么好

  一、脉络简单清晰

  历史事件纷繁杂芜,人物众多,要想从中理出头绪来实非易事。而蒋先生却字字珠玑、言简意赅,通过剿夷抚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与失败、瓜分与复兴寥寥几章节把近百年的中近现代史清晰、详致勾勒并娓道而来。常读小说的人可能会清楚,这脉络清晰、线索固实往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功力。

  二、视角全面深刻

  虽说中国事,却从世界看,虽说当前事,却有历史观。清末国际形势及关系的变化,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后广泛邦交欲望、工业革命后产品市场全球化的需求与冲击,读后感与自给自足、闭关锁国、夜郎独尊、封建顽固的清朝经济、政治现状的冲突。一个旧社会循环套把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人口与战争、资源与政治、官本与世承、内乱与贪腐说得明明白白。

  三、外交家讲历史

  蒋先生既是历史学家,也是外交专家,通读全书,你会发现,内外交融、邦交通商、谈判博弈、利弊得失、权衡掣肘、妥协退让不时出现在历史大事件的结点上。而近代中外交往的阶段性结果往往正是以战和之后的条约为节点的,外交家眼中的世界历史视野,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与书题对应独立成章的中国近代史不过百余页,其后的《回忆录节选》、《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也是史书精品,值得一读。《回忆录节选》让你与历史的当事人同步见证历史大事件的产生与经过;《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让你置身全球的发展变化看中国,科学机械、民族精神,不是你想要不要,而是已经送上门了;《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详细讲述了一个全东北如何成为半东北的演变过程,开门揖盗者又会是谁呢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十六、《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近代史》,作者是蒋廷黻,读的比较吃力。主要讲的是: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此中有两个缘故。1。中西相隔很远2。中国觉得外国人是蛮夷之邦。但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很好的国家,竭力与中国订立邦交,可中国人仍觉得他们是应该向我们跪下的小人,英国人就这样在一开始就和中国关系变差了。而且,当时在中国的外商发现鸦片是利润较多的货物,在中国销售鸦片,但遭到许多中国人反对,更加恶化了中英关系,最后和英国打了起来,失败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战败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轻视西方了。有些人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些人就批评说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轻而易举的灭亡。洪秀全领导一些人组成的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许多城市,可是到后来,起义军变得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败了。

  不过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中国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武器,学习科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许多维新方案,他希望中国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这时李鸿章觉得日本是中国的劲敌,有朝一日会攻打中国,于是在高丽进攻日本,但由于战略错误,中国败给了日本。和日本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办法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都失败了。可是俄,法,德三国却在后来自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俄国借给我们很多钱,声称要和中国为友,帮助中国修铁路,实际上要占领中国北方。最后,中国许多地方被瓜分了。孙中山这时在国内外来回奔波,提倡复兴方案,最后推翻了满清,当上了大总统,赶跑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应该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样,我们不能歧视有困难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气,不能为一点点小事而闹得越来越大,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十七、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了。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取代。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所以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他不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可以作为高中生、大学生的教材,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作为教材似的史书,它将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很轻松地进行了梳理,这样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这个那个条约,赔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近代化过程中这些耻辱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带给自己的。

  历史值得我们深思!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

十八、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今天下午我阅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读着读着我慢慢被日本鬼子对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所激怒了!多少次野蛮的屠杀被日军的屠刀描绘得惨不忍睹;多少个可爱的生命在日军的屠刀下消失;多少个温馨的家庭在日军的烧掠中毁灭……

  翻开书我认真地品读起来。

  头一页作者就记录了溥仪在1925年被逐出故宫后被日本特务押到沈阳当了汉奸。当时我想溥仪虽说不是皇帝但他以前当过皇帝既然当过黄帝那一定就有皇室血统既然有中国皇室的血统怎么可以投敌呢?幸好他当时不是皇帝否则中国就会在他宣布投敌时的那一瞬间时崩溃从而成为一个永远为别国当牛做马的国家。

  第二页记录着令世界震惊的日本法西斯行为也就是闻名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说起“南京大屠杀”我不禁想起了当年南京人民过的那种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随时都有被活埋或枪杀的危险。再想想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

  后面全都记载着中国抗战中的辉煌和中日战争中的抗日英雄。平型关大捷林彪师长指挥打的仗真是完美极了!尽管日军拥有庞大的兵力、强大的火力但八路军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占领制高点、集中优势兵力给敌人以迎头痛击一举摧毁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些革命先辈是多么有见识多么有眼光啊!是的他们不是普通而平凡的人他们是一群经验丰富的老战士正是他们这种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纷纷拿起刀枪走上抗日救亡的最前线……

  在书的最后记录着许许多多的影响舍去自己的身体用血肉开辟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之路的故事。

  邱少云在一次战斗中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让熊熊烈火活活烧死……

  黄继光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用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壮烈牺牲了……

  这些英雄之所以这样做最后的目的是为了保卫自己可爱的国家。

  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你的国家是你的归宿你的国家里有你的一个温暖的家。保卫自己的国家等于保卫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努力学习弘扬民族精神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强大的国家。

十九、中国近代史著作读后感

  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也使我感受颇深,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近代中国的命运可谓是跌宕起伏啊,自从鸦片战争国门被粗暴的打开,中国从政治到经济各方都经受了一次彻底的改变。各种不同的思想冲击着刚从封建恶梦中苏醒的人们。在各国列强的不断挑衅下,情绪激动的人们,各阶层的人们都在积极的寻求救国之路,而各阶层却没有很好的考虑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但是迫于当时的局势,也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

  中国的近代化变革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压迫下,以救国斗争的形式进行的,其自始就带有急促的特点。面对亡国、瓜分的严重威胁,人们恨不得在一天早上就扭转民族的厄运,使国家由弱变强,因而以为只有最彻底最全面最快速的变革才是最好的。

  书中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是,本书中的历史事件没有绝对的好坏,历史人物也是这样。就像林则徐这样公认的英雄也可批评,书中说到林则徐怕名声不保,让自己的国家继续睡在梦中日趋衰弱,始终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而饱受人们指责的李鸿章却被赞扬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天津、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丧权辱国的开始,但作者并没有不这样看。他说,“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条款虽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密切了。这种关系固然可以成为祸根,但也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主要看我们振作与否。只要我们不留恋闭关自守,妄自尊大的时代,勇敢地到国际生活中去找出路,中华民族并非不能从此强大起来。可见书中的观点和我们传统的历史价值观有些不一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刺痛国人的情感,但却不失一针见血的锋芒,这点是很值得推崇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连串的惨败。它们是国人心头一直存在的伤口,心中那种悲愤仍然在浮现。这段失败的悲惨历史也让中国人慢慢意识到,正是因为这一连串的惨败,才迫使中国社会在痛苦的全面危机之中艰难地完成了转型。失败导致的危机越深重,尾随而至的变革就越激进。本书还指出了以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即近代史上的军事或外交胜利,往往导致一个消极后果,即保守势力的抬头。例如1881年曾纪泽的外交胜利和1899年成功拒绝意大利租借三门湾,都造成清议派士大夫过分自信,使他们误以为只要强硬对外,洋人终将退让。这种建立在对实力的错误估计之上的盲目乐观,是中法战争和义和团事变中中国失败的重要因素。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二十、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始于162017年的清始,至今有400多年,令我觉得「惊奇」:四百年的历史也称为「近代」。 这也好,刚好承接黄仁宇的《万曆十五年》。

  此套书涵盖了中国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皇朝的兴衰;国民政府管治下面对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以及中共一党专政下中国的发展。把浩瀚的历史流畅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能够读这套书真是获益良多,值得向大家推介。欢迎各方友好借阅。先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

  晚朝时期

  「中国科技落后,贫穷;西方科技先进,船坚砲利。」以往觉得必然的,已经是无条件地接受的既定事实。但是,在满清乾隆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却是全球第一 (在曹仁超的投资者日记常有提及) 国力盛极一时。翻开页450-451,1775年的清帝国全图即可见当时国家的强盛。

  但是,中国何以在晚清时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场呢?俄国的彼得大帝及日本的明治天皇能够在这关键时刻向西方学习,令自己的国家现代化,成为国际强国;而中国却不能,并且不断受人欺压。实在,中国不是一开始与西方接触就立即被彻底打败的。外人初时并不知中国是如此不济的。他们只不过是希望可以通通商,没有侵佔的野心。后来知道了清庭的无能才起瓜分中国的野心。在这段漫长的日子裡正常人也可以看见对手的强盛及自己所受的威胁。我们是有百多年的时间去从后赶上的,但却白白错过了。这是我们要检讨的地方。

  初期与西方接触,中国视之为藩属进贡之举。对传教士带来的文明技术不屑一顾。后来战败了数次才能够明白西方的「船坚砲利」,需要「自强」。但是,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发动的自强运动还抱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自大心态,普遍士大夫们还抗拒西方的事物,再加上官僚体制的腐败……自强运动随着中日甲午战败而証实失败。后来还有康有维、梁启超等倡议的百日维新改革也随着清朝的灭亡而証实失败。

  被人欺负了百多年还以泱泱大国自居,如瞎了眼般无视迫在眉睫的危机威胁。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负,只求偷安,不求上进。今天我可以想像何以鲁迅先生要写《阿q正传》去唤醒中国人了。中国败不在于科技落后,是败于骄傲狂妄自大!

  统一、主权独立的重要

  国际间的角力,利益竞争犹如黑帮般运作。有冲突就先“讲数”,“晒冷”显示实力,摆不平则动武。一些实力较低的就要向较强的靠拢,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生存空间。当“大佬”施压,一切违反国家利益的政策也要执行。美国攻打伊拉克,日本及南韩就要出兵。1985年美国要日圆升值,日圆就要升值。

  最近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能够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调整币值,令自己的经济持续发展,就是主权独立的好处之一。中国要长治久安也必须如此。

  再看二战后的中国,她实在有再次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当时日军已投降,苏联本应把东北归还给中国。但却迟迟不肯撤军,令人怀疑其企图。后来撤军时则洗劫东北工业厂矿,把价值廿亿美元的设备当作「战利品」运往俄国。另一方面, 国民政府则不断向美国求援,似会成为美国另一附庸之势。

  毛泽东虽然打着共产主义的招牌,但不用听命于苏共的情况下崛起。(见页554, 397) 建立了主权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他的能耐。他建立了一个大致上统一的中国。令中国踏上长治久安的第一步;但同时也带领中国走了三十年的冤枉路。

  在建国初期的一连串运动如: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为人民带来更多的苦难穷困。打着「为人民」的旗号为人民带来更多苦难,无论动机如何的善良,结果不及格,都应该退位让贤。政治制度不完善,让不称职的领袖继续执政,遗害民间。这是中国需要突破的地方。中国需要进行政治现代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权力交接制度。否则每次领导人任期届满时都出现不稳定因素,令人不敢作长远的投资,不是好事。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