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远大前程读后感,远大前程读后感800字

时间:2023-01-29 17:13:08 作者:周老师 字数:81936字

一、远大前程读后感

在入职上海移动的前一个月,我有幸地拜读了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刚开始接触这本小说只是简单的被书名所吸引。毕竟,对于一个即将踏入职场的新人而言,未来的职业规划多少有些期许和迷茫。然而,在我细细品味这本小说的后,渐渐地也被它的内容所深深地吸引。读后细品整个小说,也激发了一些我对于今后的职业规划的感悟和期许。
整个小说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皮普当铁匠学徒的童年生活。在一次祭拜母亲的时候遇见了一名逃犯,并在被威胁的情况下救了这位逃犯。而后,皮普被邀到富有而又奇怪的哈维沙姆小姐的家中玩耍。在多次的相处之中,他对美丽却冷漠的埃斯特拉萌生了一些爱慕。某天,皮普收到了来自一位匿名人士的资助—到伦敦接受上流社会的教育。故事的第二部分描述了皮普在伦敦接受“上流社会”教育后,并没有使成为他所期许的上流社会人。反而,因为过着奢靡堕落的生活,自己曾经拥有的真善美逐渐消失。随后,他的匿名“恩人”的突然出现使他对于现实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小说的最后一部分记叙了皮普在保护潜逃回国的流放“恩人”后,渐渐地寻找到了曾经遗失的真善美,同时也意识到了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本书的故事主线也阐述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学道理,不同的环境会对人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从而会潜移默化地造就每个人变化的性格和行为。主人公皮普从最初朴实的铁匠学徒到奢靡堕落的“上等社会人”都是因为周围的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身份的变化也就是他性格会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同时,皮普对于乔从之前的崇拜和喜爱到后面的冷漠和嫌弃也是因为他变换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
由此可见,人心很容易受到世俗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小说到现实,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这个以物质为发展中心的社会中,不随波逐流和保持一个真我的心是一件难人可贵的事情。所以,作为一个上海移动新人,应该从个人和企业的角度,对自己的言行提出严格的要求和准则。
就个人而言,从较为纯洁的校园环境到现在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转变中,是需要紧紧牢记上海移动所倡导的做人做事方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只有保持一个纯洁的心,才不会被这个复杂的社会所吞噬而迷失自我,从而在企业和社会中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作为一个上移人,在今后激烈的互联网和通讯行业的竞争中,更要牢记“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的初心,而不能因为追求简单的利益关系而忽视了每一个上海移动人身上肩负的重要社会使命!作者:张泽俊

二、《远大前程》读后感

这两年养成阅读习惯,几本书同时读,精力容易集中时就看诗歌诗论,还有哲学历史之类,倦了时便拿起有情节的小说散文。最近读的小说是狄更斯的名着《远大前程》,以前看过电影的小人书,没有看过原着。
自从开始学写诗歌,看小说也与以前侧重不同,故事的精彩、情节的曲折、结构的安排等,都不是主要的关注目标,更注重语言、哲思等对诗歌有益的方面,或者总结对自己有用的人生经验。这本书开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锐利、内敛、辛辣又不失巧妙的幽默,还有一些新奇的比喻,非常喜欢。
小说里每个人的命运奇特地交织在一起,那天与好友谈及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里安娜对待爱情的态度,我对安娜的态度是不认同的:没有爱情就没有生命的活力,没有激情的燃烧便不是真正的爱情,最后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去挽回自以为失去的爱情,让自己悲惨的同时又把不幸带给了身边每一个人,这种不顾一切的刚烈,是说她勇敢呢?还是说她偏执呢?
而同样的偏执联想到了《远大前程》里的赫薇香,她疯狂地追求爱情,却中了骗局,在婚礼当中遭到背叛,从此她的生活就停顿而后死寂了,时钟永远停在8:40,她穿上的新娘礼服,没有穿上的一只鞋,没有带上的首饰,没有合上的行李箱,还有桌上的结婚蛋糕,二十多年就维持原样不动,她再也不见阳光,不再相信爱情,对男人充满仇恨,她彻底放弃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像一个活死人般直到白发苍苍。她不仅毁了自己的一生,她把养女艾丝黛拉训练成报复的工具,也毁掉了艾丝黛拉的青春。
她到底可怜不可怜呢?会对她产生同情之心吗?一个人归根结底命运是要靠自己掌握,不能因为一次挫折就仇恨一切,就放弃一切,谁的一生不经坎坷呢?摔倒了爬起来,还要活的更坚强更好,这才是对命运的不公与爱情的背叛最好的报复。毁了自己的一生,只有自己吃亏,失去的更多,那害她的人会有一点点损失吗?自己又能挽回什么呢?
而主人公匹普同样疯狂地爱上了艾丝黛拉,他非常自卑,因为等级的差异觉得爱情无望非常绝望,觉得曾经温暖他的一切都黯然失色,连真诚地爱恋他,青梅竹马的善良温暖的贝蒂也选择无视。等他交了好运变成上等人,爱情却对他依然是幻梦,艾丝黛拉已被试练得不会爱,不懂爱,心里从小就塞满了冰,他的爱情依然是空。但他不能不爱她,不管她多么恶劣,所以他觉得无怨无悔。等他的远大前程走到尽头,在乔与贝蒂的感召下,他恢复了纯朴的本性,决定去寻找贝蒂,重新开始踏踏实实的生活。但他病愈后正赶上贝蒂与乔结婚。两头落空的匹普远赴他乡十多年。匹普对待爱情是真诚的,是无私的,想与贝蒂一起生活是现实的选择,这是普通人都会遇到的,也无可指责。
而贝蒂,这个书中着墨不多的人物,却是女性角色中最光辉的,而拥有最正确的爱情态度是贝蒂,她纯洁无私,善解人意,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匹普,从来没有要求过回报。在匹普变成上等人之后,在匹普变得自私虚荣以后,依然真诚地帮助他却不打扰他,匹普打回原形梦幻破灭,与匹普的姐夫乔一起,又给予他最温暖的人间真情。但贝蒂忠于自己的爱情,也爱惜自己,不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任何人身上,在知道与匹普不可能有结果,她还是认真地生活,努力地读书提高丰富自己,但却不是为了成为所谓的上等人,最终与同样朴实善良的乔产生感情,过上幸福真实的日子。
看书不太追究情节上的不足与人物设计的超现实,而注重作家设计这个人物想表达的意图,想颂扬或者批判的现象,而结合我们自身,总结书中人物的经验或者教训,以培育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就如我们要像安娜一样勇敢地追求爱情,但不能把爱情当作生命本身;像我们要学着像贝蒂与乔一样无私真诚,不攀富,不嫌贫,不贪不妒,对待友情与爱情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我们还要像贝蒂一样爱惜自己,不纠结曾经失去,永远努力向上地生活;我们也要像匹普一般,在梦幻破碎之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回归本性,脚踏实地清清白白地继续向前;我们不要像赫薇香那样轻易就仇恨一切报复一切,最终报复的却是自己。这就是我们普通人读书的意义吧。
《远大前程》读后感
狄更斯的这部经典小说很有魅力,既风趣幽默又寓意深刻,好看易读而又令人感概良多,就如品了一杯好酒,历久弥香,回味无穷。书名为远大前程,实际却是一场真实发生而又破灭的幻梦,是主人公皮普的一场华丽旅程,从雾气弥漫、沼泽遍地的英国乡村质朴生活到繁华都市伦敦的五色斑斓,最后回归乡村,这场幻梦却让皮普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们读者有了更多的感触。
小说分为三个阶段:幻梦前,幻梦中,梦破灭后。
幻梦前,主要是讲的社会环境加之人的意识的萌芽,特别是在那个年代英国根深蒂固的阶级意识下,小皮普开始只是一个有些胆小、心思单纯的孤儿,跟着经营铁匠铺性格暴躁的姐姐和心地善良的姐夫乔一起生活,认为自己的未来就是继承姐夫的铁匠事业。但自从亲戚潘波趣带他走进镇上的孤僻富豪赫香薇小姐的那座庄园,并认识和他同龄的美丽养女艾思黛拉之后,特别是对艾思黛拉的爱意使得皮普的心境开始发生变化。而狄更斯对这变化的发生发展从语言、动作、心里等方面的描写让人回味无穷,比如书中写道:我后来也曾不止一次地尝到过一种滋味,觉得一时间仿佛天上落下一块厚厚的帷幕,盖没了人生的一切乐趣和美妙的幻想,使我百无聊赖,只有浑浑噩噩耐着性子度日。记得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常常在星期天黄昏站在教堂公墓里,看夜幕降落,拿我自己的前程跟那一片寒风萧瑟的沼地景色相比较,觉得两者倒颇有些类似之处:一样单调、一样低下、一样看不见出路、一样是浓雾弥漫、大海茫茫。英国乡村的那浓雾一直在书中反复出现,有时消散一些,有时又弥漫更多,就如皮普的前程,看似暗淡却突然有了转折,看似光明却又危机重重。
一个突然从天而降的消息改变了皮普,让他走进了繁华伦敦,走进了这个美丽的幻梦。幻梦中的皮普在这外界环境影响下内心的挣扎更加激烈,比如回老家去看望过他误以为给她遗产的赫香薇小姐后,却找借口不去看望给他温暖和爱的姐夫乔和朋友毕吉!这些种种无不在他的内心挣扎中,但挣扎之后更多的却是走偏了。虽然我们在他的挣扎和朋友赫尔波特中能看到皮普本质上善的一面,但是一些不好的品质在皮普的身上渐渐呈现,挥霍无度、瞧不起自己原本的家人和故乡、对虚荣的上流生活的迷恋。就在这时,那个雨夜中,渐渐沉沦在伦敦所谓的上流社会奢华生活中的皮普却被命运给了他当头一棒,原来一直以来资助自己的并不是赫香薇小姐而是曾经帮助过的逃犯浦俄洛斯。这一棒突然而剧烈,让皮普渐渐清醒于自己的生活,认清自己的现实,也让他感觉到欺骗(赫香薇)。而在认识到自己的金主之后,狄更斯的描写,对于皮普对浦俄洛斯感情由厌恶到感激的逐渐变化也很有意思,一点一点的变化,内心的波动,而筹备逃跑那一段则是小说中难得具有戏剧效果的紧张戏码,在最后逃跑的湖上,浦俄洛斯对皮普说:“我们谁说得上过几个小时会是怎么个光景呢?正像我撩得起这把河水,却看不见河底一样,可是,河水我抓不住,时光我也留不得,诺,水从指缝中漏掉了”,这段话既暗示了逃跑的失败,也表明了皮普这远大前程是一场幻梦,而更多的是对命运对时光的感叹!
遗产消失了,浦俄洛斯也因为受伤在审讯前去世了,心中的爱人艾丝黛拉嫁给了自己讨厌的人,一切就如黄粱一梦,转眼变为泡影。而这时候帮助自己的还是那个善良的乔,而现实的一切加上这份爱使得皮普在内心挣扎中,在对与错中认清了方向,回归本质的良知。在回到那改变自己生活、现在已经变为废墟的庄园中,他见到了同样被生活历练的艾丝黛拉。“我牵着她的手,和她一同走出这一片废墟,当年我一次离开铁匠铺,正是晨雾消散的时候,如今我走出这个地方,夜雾也渐渐消散了。夜雾散处,月华皎洁,静穆辽阔,再也看不见憧憧幽影,似乎预示着,我们再也不会分离了”,这是全书的结尾,雾的意象也在次出现,这一次是散开,但和多年前离家的夜雾散开不一样,这一次看见了皎洁的月华,看得更清晰更明亮,很喜欢的一个结尾。
这本书除了写主人公这一场幻梦之外,几个配角人物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法律顾问贾格斯,每次在处理完一件工作上的案件后都要洗手,仿佛怕被这案件给玷污了。还有他的助手文米克,在工作上灵活严肃冷静,而在生活中却有趣幽默,他那设计别致精妙的家就是他的世外桃源,而他把工作和生活划分得如此的彻底让人惊讶。当然,赫香薇小姐那座幽暗的庄园,那永远停滞的新娘打扮在她死白而日渐衰老的皮肤衬托下令人感到惊悚,布满灰尘和虫子的新婚餐桌,想必也印在了读者的脑中。
跟着皮普一起经历了这一场幻梦,这一切的喜怒哀乐,,我的眼前是英国乡村的浓雾和沼地,渐渐的这浓雾化开了,散去了。
《远大前程》读后感
GreatExpectations。不知为何,比起ATaleofTwoCities,喜欢这本书尤甚。而比起《孤星血泪》这样悲怆的名字,反而也更喜欢《远大前程》的意味深长。网上有好事者归纳讨论了该词组的意思,expectation,是期望、是预想、也是前路漫漫;great,是光荣,是憧憬,是声势浩大,是慨当以慷……果然如此,每一种语言都自有其精妙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何况还是在狄更斯这样的文学大师笔下。
他写下那些流转的情缘,熏心的利欲,患难与共的情感与勾心斗角的碾轧,那些让人唏嘘让人感慨万千的因缘与形象,给我们机会关注这个几百年前平凡又不凡的小男孩,见证他如何从天真到成熟,从成熟到厌倦,从潦倒到风光,从风光到没落。人物的丰满,事件的周全,环境的细腻,哲思的隽永,穿越时光,在许多许多年后仍然熠熠闪烁着原有的魅力。这个讲故事的高手,把爱情、悬疑、哲理恰到好处地圆融在一起,让这本书不再是苦大仇深的少年成长血泪史那么简单。无论从甜蜜如斯变得丧心病狂的老小姐,还是穷凶极恶又孤独彷徨的亡命徒,抑或反应迟钝却傲骨铮铮的铁匠,所有的人,各自留下生命浓墨重彩的一笔,错综交汇,铺张成那个年代的一幅恢弘画卷。
其实最先初是看电影。也不知道是哪个版本,饰演爱思黛拉的少女有着优雅深刻的侧脸轮廓,颀长身材,穿雪青色的塔夫绸连衣裙,头发一丝不苟。就已经很符合我心目中对于那个角色的定位。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样漂亮冷漠的女孩子,注定会让一切爱上她的人吃苦头。然而,对于年少的皮普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她在那里,她就是太阳。爱思黛拉美丽而拒人千里的姿态,从某种意义上反而象征着他满心向往的上流社会:迷人,耀眼,高高在上。他因此而无法克制对她的爱和崇拜,因此而持续用充满迷恋的目光仰望着她。他在她面前化作尘埃,并且,在得到神秘遗产之前,从无翻身之可能,甚或不具备开出花来的力量。
然而那个世界本身如此。想要把一个人推上神坛,视作理想与偶像,是注定要让自己失望的事情。
美丽的花朵在地下必然有蜿蜒的根。狄更斯的一支笔风卷云涌、排山倒海,运筹帷幄又精明微妙地娓娓道来这一切盘根错节。英国谚语说的好:Dontputallyoureggsinonebasket。不过,对于并无太多机会选择的人如皮普而言,孤注一掷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是否从一开始就能做好准备去收拾一切被打碎的烂摊子。理想的架空与幻觉的破灭带给这个年轻人的打击无疑是很大的,他的心始终这样单纯执意。不过,沉舟侧畔千帆过,也正是要等到这样被命运的大手揉搓摆布很长一段时间后,那颗单纯执意的心回到最初的地方,才会发现,时代的洪流其实从一开始就给他指明了方向,只是在千回百转之中,太容易迷失自己。而天下所有的美与丑,善与恶,荣华与穷困,高贵与卑贱,无非都是夜与日的关系——白天未必阳光明媚,夜晚有时也繁星灿烂。此消彼长,尽在不言中。
物质上的优渥与富足,很多时候的确可以满足人内心的期许,但仍然有一些事情,它无法解决;而这些事情,终究在我们生命里有多重要,这纯粹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并且,是个最见真功夫的问题。相信劫后余生的皮普,对这个问题很有发言权。Lateisbetterthannever。
狄更斯的语言一直具备和谐的美感与内敛的力量。如同一把收在刀鞘里的日本弯刀,优美的弧度并具利落与锋芒。《远大前程》是他晚期的作品,写作技巧的炉火纯青已达到更加让人叹为观止的高度。世间百态,人情炎凉,全部囊括在内,这样的全面与深刻,自然也是顺理成章。有奋不顾身的感情债,也有细致入微的利益冲突。有天作之缘的巧合,也有人性的软弱和无奈。犹记得当年第一次读原著,那个资助皮普的逃犯马格维奇和皮普倾诉着自己的悲惨身世,生活在21世纪的我看得鼻子发酸眼泪直掉。明明是中译本,明明从未有过类似的感同身受,文字却居然有如许感人至深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觑。
19世纪的英国风情熏染并贯穿着整部《远大前程》,从情节到布景无一例外。提到它,就总是想起淡淡灰紫色薄雾里的伦敦石板路和老房子,绅士的袜套勾勒出鲜明的小腿,长袖连衣裙必定有蓬蓬裙摆。对于现实主义而言,一本好书必然会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狄更斯在这本书里笔触越发清淡隽永,如同细腻温柔的工笔水彩画——大面积用的都是低明度的颜色,灰,褐,紫,淡蓝……一切讲述都很默默,却有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暗潮汹涌。对于那个平淡得让人几欲三缄其口的结局,我本人也算是满意——虽然小时候看总觉得不够成人之美,因此抱有余憾——但是这和晴雯临死前并不曾呼喊过宝玉的名字一样,实际展现的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良心。我总是忍不住想象那铅华落尽、月光如水的场面,一笑泯恩仇的两人从废墟中携手而出,纵使感伤,却也充满希望。如同黑夜曾经噩梦累累,终究也有下一个天亮,从压城欲摧的黑云中,透出丝丝清明的光来。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三、《远大前程》读后感

这两年养成阅读习惯,几本书同时读,精力容易集中时就看诗歌诗论,还有哲学历史之类,倦了时便拿起有情节的小说散文。最近读的小说是狄更斯的名着《远大前程》,以前看过电影的小人书,没有看过原着。
自从开始学写诗歌,看小说也与以前侧重不同,故事的精彩、情节的曲折、结构的安排等,都不是主要的关注目标,更注重语言、哲思等对诗歌有益的方面,或者总结对自己有用的人生经验。这本书开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锐利、内敛、辛辣又不失巧妙的幽默,还有一些新奇的比喻,非常喜欢。
小说里每个人的命运奇特地交织在一起,那天与好友谈及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里安娜对待爱情的态度,我对安娜的态度是不认同的:没有爱情就没有生命的活力,没有激情的燃烧便不是真正的爱情,最后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去挽回自以为失去的爱情,让自己悲惨的同时又把不幸带给了身边每一个人,这种不顾一切的刚烈,是说她勇敢呢?还是说她偏执呢?
而同样的偏执联想到了《远大前程》里的赫薇香,她疯狂地追求爱情,却中了骗局,在婚礼当中遭到背叛,从此她的生活就停顿而后死寂了,时钟永远停在8:40,她穿上的新娘礼服,没有穿上的一只鞋,没有带上的首饰,没有合上的行李箱,还有桌上的结婚蛋糕,二十多年就维持原样不动,她再也不见阳光,不再相信爱情,对男人充满仇恨,她彻底放弃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像一个活死人般直到白发苍苍。她不仅毁了自己的一生,她把养女艾丝黛拉训练成报复的工具,也毁掉了艾丝黛拉的青春。
她到底可怜不可怜呢?会对她产生同情之心吗?一个人归根结底命运是要靠自己掌握,不能因为一次挫折就仇恨一切,就放弃一切,谁的一生不经坎坷呢?摔倒了爬起来,还要活的更坚强更好,这才是对命运的不公与爱情的背叛最好的报复。毁了自己的一生,只有自己吃亏,失去的更多,那害她的人会有一点点损失吗?自己又能挽回什么呢?
而主人公匹普同样疯狂地爱上了艾丝黛拉,他非常自卑,因为等级的差异觉得爱情无望非常绝望,觉得曾经温暖他的一切都黯然失色,连真诚地爱恋他,青梅竹马的善良温暖的贝蒂也选择无视。等他交了好运变成上等人,爱情却对他依然是幻梦,艾丝黛拉已被试练得不会爱,不懂爱,心里从小就塞满了冰,他的爱情依然是空。但他不能不爱她,不管她多么恶劣,所以他觉得无怨无悔。等他的远大前程走到尽头,在乔与贝蒂的感召下,他恢复了纯朴的本性,决定去寻找贝蒂,重新开始踏踏实实的生活。但他病愈后正赶上贝蒂与乔结婚。两头落空的匹普远赴他乡十多年。匹普对待爱情是真诚的,是无私的,想与贝蒂一起生活是现实的选择,这是普通人都会遇到的,也无可指责。
而贝蒂,这个书中着墨不多的人物,却是女性角色中最光辉的,而拥有最正确的爱情态度是贝蒂,她纯洁无私,善解人意,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匹普,从来没有要求过回报。在匹普变成上等人之后,在匹普变得自私虚荣以后,依然真诚地帮助他却不打扰他,匹普打回原形梦幻破灭,与匹普的姐夫乔一起,又给予他最温暖的人间真情。但贝蒂忠于自己的爱情,也爱惜自己,不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任何人身上,在知道与匹普不可能有结果,她还是认真地生活,努力地读书提高丰富自己,但却不是为了成为所谓的上等人,最终与同样朴实善良的乔产生感情,过上幸福真实的日子。
看书不太追究情节上的不足与人物设计的超现实,而注重作家设计这个人物想表达的意图,想颂扬或者批判的现象,而结合我们自身,总结书中人物的经验或者教训,以培育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就如我们要像安娜一样勇敢地追求爱情,但不能把爱情当作生命本身;像我们要学着像贝蒂与乔一样无私真诚,不攀富,不嫌贫,不贪不妒,对待友情与爱情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我们还要像贝蒂一样爱惜自己,不纠结曾经失去,永远努力向上地生活;我们也要像匹普一般,在梦幻破碎之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回归本性,脚踏实地清清白白地继续向前;我们不要像赫薇香那样轻易就仇恨一切报复一切,最终报复的却是自己。这就是我们普通人读书的意义吧。

四、《远大前程》读后感

在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英文原著里(牛氓、苔丝、傲慢与偏见、小镇畸人等),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是最棒的一部。
从语言上看,有着生动的排比、倒装句式;细致入微心理描写,非常到位而又漂亮的形容词...
情节上由于篇幅的限制(450页),自然不能做到百转千回,柳暗花明的,但关于保护人的身份和Joe的婚姻还着实吓了我一跳。
另外人物性格的刻画真是栩栩如生:Pip的少年老成,多愁善感;Herbert的热心真诚;Joe的憨厚商量;Wemmick的家里工作两面作派、ers的精明干练甚至一点点冷血;MissHavisham的阴暗过去带来的神经质以及Estella的冷漠高傲...
从感情上说,Pip对Estella的情感,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从一开始的鄙视侮辱到后来的骄傲不屑再到最后的放下一切成为朋友,这应该是文章里最主要的一条感情线。还有关于“前程”的理解,是否成为受过教育成为绅士出入上流社会就意味着快乐和锦绣未来?到头来一场空,仍得靠着to.
如果你要选一部英文小说阅读,那“GreatExpectations”真的不容错过。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年)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英国文学史上古典作家中除莎士比亚之外最重要的作家,也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创作颇丰,对英国和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埃德加·约翰逊曾高度赞扬这部小说,认为《远大前程》在“狄更斯所有作品中结构和语言都堪称是最完美的。”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青年幻想追求虚幻和渺茫的“远大前程”,最后幻想破灭的故事。小说生动地描写了由于对金钱和上流社会生活的追求,原本天真善良的主人公匹普逐渐变得虚荣、忘恩负义,而“恩人”的出现使他不得不重新面对现实,在一系列的变故中,他最终回归人性之美;在皮普从一个怀有浅薄热望的男孩到成为一个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绅士的过程中,狄更斯动态地探索了人性的善恶变化。在这部小说中,,他用独特的方式描写了19世纪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青年人的成长的主题,并深刻批判了罪恶与贪婪、资本主义以及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小说还同时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共同铸造了这部巨著的成功。
远大前程给人的感觉是老爷子给膝下的儿孙讲当年的故事。我放弃字里行间那股亲切朴实娓娓道来的气息,却独爱那些大段描述郝薇香病态生活方式的语言。大概是被她为爱疯狂的强烈情感所折服吧。一个人散失理智的去爱另一个人,不计较得失,不计较生命,付出所有的血与泪。我做不到,只能痴痴的望着她,看着她。看着她毁灭自己,却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现实中,我却要计较,要理智。因为我不为自己而活,我为父母,我为亲人。我不能像书中的那么自私。想来,作家确实是造梦者。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只为活出我们现实中不敢有的生命。

五、《远大前程》读后感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童年饱经风霜历经坎坷他整日梦寐以求过上等人的生活。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受到一个曾被他搭救过的囚犯的安排。接触到了上流社会的形形色色无与伦比的幸福生活蒙蔽了他的双眼改变了他原本纯朴善良的性格忘记了帮助过他的朋友和亲人。他的这一举动被一个叫赫薇香的诡计多端的老妇人所利用使他受尽了精神上的摧残。此刻的他忽然醒悟:自己这几年的“上等生活”是多么空虚丧失了以往的追求目标的动力真正的朋友与正确的人生道路。他开始改过自新要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找回应当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生追求——靠自己的能力与本领闯出自己的前程来。他就是《远大前程》一书的主人公——皮普。
一个真正的人心中必然会定下自己将来的目标在社会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但在这漫漫路途中又该如何奋斗的问题上出现了错误的思想。
在我们学生一代人身上会出现这样的想法:现在我只管享受今后的事靠父母打理我长大后要过好的生活父母现在赚钱就可以了总之我全靠他们了。除了这种无所事事全靠父母的一些人的想法外还有许多人也是被逼迫在学校里学习的。他们认为来学校学习是为了逃避父母的唠叨。对今后的学习抱以渺茫的态度父母应该会替我们安排的吧!这是他们所想的。
人活在世上,要想改变自己的处境,除了靠自己的双手外,别无他法。父母、兄弟、亲戚均非良策,即便行,也很难长久。靠别人,则更是不可能。只有好好地利用自己的那一双手,克勤克俭,老老实实地操劳,才能获得维持自己的生存所需的一切。
面包虽然会有,可也得全靠双手去挣。千万不要去幻想奇迹发生,生活是一出严肃的正剧,找不到半点奇迹的踪影。即使出现了“奇迹”,那也是长期不懈的奋斗所致。要想不费半点力气,就让奇迹降临,那纯粹是天方夜谭。
由此,我不由想到陶行知说的一句话:“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能算好汉。”这真可谓一句至理名言。

《远大前程》读后感

六、《远大前程》读后感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童年饱经风霜,历经坎坷,他整日梦寐以求过上等人的生活。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受到一个曾被他搭救过的囚犯的安排。接触到了上流社会的形形色色,无与伦比的幸福生活蒙蔽了他的双眼,改变了他原本纯朴善良的性格,忘记了帮助过他的朋友和亲人。他的这一举动被一个叫赫薇香的诡计多端的老妇人所利用,使他受尽了精神上的摧残。此刻的他忽然醒悟:自己这几年的“上等生活”是多么空虚,丧失了以往的追求目标的动力,真正的朋友与正确的人生道路。他开始改过自新,要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找回应当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生追求­­­-----靠自己的能力与本领闯出自己的前程来。他就是《远大前程》一书的主人公­­­­­­­­­­­­­­-----匹普。主人公匹普,是个孤儿,靠姐姐抚养长大,但只有姐夫却处处回护他。偶然一次,他见到了地主家的养女,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为了要得到爱情,一心想做个“上等人”。但意外的事发生了,他可以和艾丝黛拉一起出国,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天的消息。然后不久,真相大白了。原来就是那个被他童年时救过的逃犯。马格韦暗中出钱要把他匹普培养成一个“上等人”。故事结局是:匹普靠好朋友才找到立足之地。十多年以后的一天,他去凭吊已死去的郝薇香的庄屋,不料他看见了寡居的艾斯黛拉,最好,两个在“言归于好”中离开了。一个真正的人心中必然会定下自己将来的目标,在社会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但在这漫漫路途中又该如何奋斗的问题上出现了错误的思想。在我们学生一代人身上会出现这样的想法:现在我只管享受,今后的事靠父母打理,我长大后要过好的生活,父母现在赚钱就可以了,总之我全靠他们了。除了这种无所事事,全靠父母的一些人的想法外,还有许多人也是被逼迫在学校里学习的。他们认为来学校学习是为了逃避父母的唠叨。对今后的学习抱以渺茫的态度,父母应该会替我们安排的吧!这是他们所想的。可又有谁想过,这种幸福的生活还能维持多久,一辈子吗。父母会老,我们会长大,会担起养活家庭的重担,到那时靠的是知识与智慧才能立足扎根,这知识便来源于现在所学的知识,学的多,学的好,根才扎的深,站的住脚,这就足以说明一切的前程靠自己拼搏进取,在父母创建的舒适的学习环境下静心学习

七、读《远大前程》有感

读了《远大前程》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主人公皮普从小失去了父母,由姐姐和姐夫抚养长大。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一个富人的养女埃斯苔娜深深吸引住了。从此他便梦想要做一个上等人。不久,皮普意外地被告知自己有望获得一笔遗产,并根据恩主的意愿来到伦敦接受上等人的教育。他很快养成了上流社会的恶刀,而他的恩主竟然是他曾无意中帮助过的一名逃犯。由于恩主再次被捕,财产没收充公,皮普又成了穷光蛋。在朋友的帮助下,皮普远赴海外工作赚钱,最终小有成就。他回乡探望姐夫的时候遇到埃斯苔娜,终于圆了少年时曾做过的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你有什么梦想,只要你努力去做,什么问题都会解决。

八、《远大前程》读后感

匹普只觉得眼前的教堂一跃而起,天旋地转。那个凶神恶煞的逃犯紧紧卡住他的脖子,恶狠狠地把他推倒在墓碑上,嘴里说着吓人的话。那时年幼的匹普哪里知道,被迫为一个囚犯偷食物这件不光彩的事,居然改变了他的一生。
一诺千金的友谊
孤儿匹普自幼由姐姐“一手”带大,在脾气暴躁的姐姐的残酷统治之下,只有淳朴善良的姐夫乔给了他父亲般的温暖。沼地上的古炮台、火炉前的小板凳、打铁铺的风箱旁,都保存着他们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只是当“好运”来敲门时,当匹普被未来上等人的生活迷得忘乎所以时,那位氤氲在烟斗雾气里少言寡语的铁匠,用他真诚的眼神默默支持着,也默默提醒着匹普——“我说,老伙计,我们永远是最好的好朋友!”
匹普飞黄腾达时,乔对他一夜暴富的生活隐隐不安,关心之情溢于言表;匹普一无所有,身患重病时,又是乔在床边日夜陪伴,悄悄偿清了他的所有债务。乔善良真挚的爱时时刻刻在匹普内心深处回荡,渗透了白纸铅字,如冬日穿透窗棂的三寸暖阳般散发出温柔且坚定的光。不仅引领匹普走出了良知泯灭的深渊,也引领着我走出功利与虚妄的诱惑。在书外旁观着匹普人生大起大落的我,不禁被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敦厚铁匠感动,为他祈祷。是爱,是关切,是一诺千金的友谊,能驱散所有悲凉的浓雾,变黑夜为白昼,变阴暗为光明。
前程似锦的诱惑
一笔神秘的遗产让匹普从讨人嫌的臭小子摇身变为村里人人巴结的年轻贵族。昔日无处不在的白眼、训诫和厌恶转眼间便化为赞美、讨好和奉承。被爱情和远大前程冲昏头脑的匹普并没有意识到周围乡绅们丑恶的嘴脸,自鸣得意的心情反而让他对老朋友乔和毕蒂冷眼相待。一颗过上上等人生活的种子在他的心底悄悄生根发芽。
匹普在伦敦过上了挥金如土的生活,也结交了形形色色的“上等人”。其中不乏善良热心的赫伯特,也有狡诈冷血的律师和傲慢狂妄的富家子弟。身处贵族生活中的匹普渐渐发觉,上等人并非如想象般清闲愉悦。对心上人的求而不得更是让他寝食难安。然而更大的打击随之而来。当一切虚幻的妄想如泡沫般破灭,当一切假象和谎言被击得粉碎,当他再次面对幼年的噩梦,当逃犯那双冰凉强壮的手再次朝他伸来……匹普从黄粱美梦中惊醒,却发现一切早就物是人非。他无法回到过去,更无法逃避现实。
失而复得的初心
随着逃跑计划的失败和遗产的充公,匹普再次一无所有,回到家乡。这次再也没有人向他献殷勤了,厌恶重新出现在村民的脸上。
在历尽一场跌宕的人生历险之后,感慨于世事凉薄、人情虚伪的匹普,在老朋友乔和毕蒂身边找到了慰藉。原来真正的朋友就在自己身旁,富贵时不怨,潦倒时不弃。沐浴在乔的爱意和人性的光辉之下,匹普那颗无处安放的挣扎的心,渐渐回归良知。尽管日后的生活风尘仆仆,艰辛漫长,然而这才是人生的正轨。都市虽好,却不是故乡。毕竟,心安即是归处。
沼泽里的雾气不再弥漫,天空中的阴云不再密布,当年的爱意也转变为亘古不变的友谊。书本内,匹普耗尽半生,终于完成了一次心灵上的远征,找回那颗蒙着尘埃的初心,拂去纤尘,洗净铅华。书本外,我跟随匹普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与他同喜同悲,共哀共乐,既为乔的友谊感动流泪,也为乡绅的虚伪愤愤不平。
合上书本,时光如同跨越世纪般漫长。我抬头,盛夏的蓝天仿佛永远不会结束,白云勾勒出一条望不见尽头的路。我知道,路上也许会有残酷和诱惑,永葆一颗洗去浮华的心,往往比任何幻想希冀都重要。
正如东坡之词所言:“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九、《远大前程》读后感

GreatExpectations。不知为何,比起ATaleofTwoCities,喜欢这本书尤甚。而比起《孤星血泪》这样悲怆的名字,反而也更喜欢《远大前程》的意味深长。网上有好事者归纳讨论了该词组的意思,expectation,是期望、是预想、也是前路漫漫;great,是光荣,是憧憬,是声势浩大,是慨当以慷……果然如此,每一种语言都自有其精妙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何况还是在狄更斯这样的文学大师笔下。
他写下那些流转的情缘,熏心的利欲,患难与共的情感与勾心斗角的碾轧,那些让人唏嘘让人感慨万千的因缘与形象,给我们机会关注这个几百年前平凡又不凡的小男孩,见证他如何从天真到成熟,从成熟到厌倦,从潦倒到风光,从风光到没落。人物的丰满,事件的周全,环境的细腻,哲思的隽永,穿越时光,在许多许多年后仍然熠熠闪烁着原有的魅力。这个讲故事的高手,把爱情、悬疑、哲理恰到好处地圆融在一起,让这本书不再是苦大仇深的少年成长血泪史那么简单。无论从甜蜜如斯变得丧心病狂的老小姐,还是穷凶极恶又孤独彷徨的亡命徒,抑或反应迟钝却傲骨铮铮的铁匠,所有的人,各自留下生命浓墨重彩的一笔,错综交汇,铺张成那个年代的一幅恢弘画卷。
其实最先初是看电影。也不知道是哪个版本,饰演爱思黛拉的少女有着优雅深刻的侧脸轮廓,颀长身材,穿雪青色的塔夫绸连衣裙,头发一丝不苟。就已经很符合我心目中对于那个角色的定位。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样漂亮冷漠的女孩子,注定会让一切爱上她的人吃苦头。然而,对于年少的皮普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她在那里,她就是太阳。爱思黛拉美丽而拒人千里的姿态,从某种意义上反而象征着他满心向往的上流社会:迷人,耀眼,高高在上。他因此而无法克制对她的爱和崇拜,因此而持续用充满迷恋的目光仰望着她。他在她面前化作尘埃,并且,在得到神秘遗产之前,从无翻身之可能,甚或不具备开出花来的力量。
然而那个世界本身如此。想要把一个人推上神坛,视作理想与偶像,是注定要让自己失望的事情。
美丽的花朵在地下必然有蜿蜒的根。狄更斯的一支笔风卷云涌、排山倒海,运筹帷幄又精明微妙地娓娓道来这一切盘根错节。英国谚语说的好:Don'tputallyoureggsinonebasket。不过,对于并无太多机会选择的人如皮普而言,孤注一掷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是否从一开始就能做好准备去收拾一切被打碎的烂摊子。理想的架空与幻觉的破灭带给这个年轻人的打击无疑是很大的,他的心始终这样单纯执意。不过,沉舟侧畔千帆过,也正是要等到这样被命运的大手揉搓摆布很长一段时间后,那颗单纯执意的心回到最初的地方,才会发现,时代的洪流其实从一开始就给他指明了方向,只是在千回百转之中,太容易迷失自己。而天下所有的美与丑,善与恶,荣华与穷困,高贵与卑贱,无非都是夜与日的关系——白天未必阳光明媚,夜晚有时也繁星灿烂。此消彼长,尽在不言中。
物质上的优渥与富足,很多时候的确可以满足人内心的期许,但仍然有一些事情,它无法解决;而这些事情,终究在我们生命里有多重要,这纯粹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并且,是个最见真功夫的问题。相信劫后余生的皮普,对这个问题很有发言权。Lateisbetterthannever。
狄更斯的语言一直具备和谐的美感与内敛的力量。如同一把收在刀鞘里的日本弯刀,优美的弧度并具利落与锋芒。《远大前程》是他晚期的作品,写作技巧的炉火纯青已达到更加让人叹为观止的高度。世间百态,人情炎凉,全部囊括在内,这样的全面与深刻,自然也是顺理成章。有奋不顾身的感情债,也有细致入微的利益冲突。有天作之缘的巧合,也有人性的软弱和无奈。犹记得当年
19世纪的英国风情熏染并贯穿着整部《远大前程》,从情节到布景无一例外。提到它,就总是想起淡淡灰紫色薄雾里的伦敦石板路和老房子,绅士的袜套勾勒出鲜明的小腿,长袖连衣裙必定有蓬蓬裙摆。对于现实主义而言,一本好书必然会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狄更斯在这本书里笔触越发清淡隽永,如同细腻温柔的工笔水彩画——大面积用的都是低明度的颜色,灰,褐,紫,淡蓝……一切讲述都很默默,却有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暗潮汹涌。对于那个平淡得让人几欲三缄其口的结局,我本人也算是满意——虽然小时候看总觉得不够成人之美,因此抱有余憾——但是这和晴雯临死前并不曾呼喊过宝玉的名字一样,实际展现的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良心。我总是忍不住想象那铅华落尽、月光如水的场面,一笑泯恩仇的两人从废墟中携手而出,纵使感伤,却也充满希望。如同黑夜曾经噩梦累累,终究也有下一个天亮,从压城欲摧的黑云中,透出丝丝清明的光来。

十、《远大前程》读后感

由于其书名的讨巧,这本书适合送给即将毕业分别的同学,我就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得到了这本书,并有幸第一次拜读了狄更斯的作品。之后又看了他的《雾都孤儿》,建议大家可以对比阅读:在奥力弗和皮普两个小家伙的命运沉浮中体会百味人生,眼泪和微笑共存。
《远大前程》并不远大,其实是一个小男孩的努力追求富家小姐,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泡沫破碎的故事。颠覆了中国“人无外财不富”的传统观念,皮普在破产之后反而端正了心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重新得到尊重,并抱得美人归。这些,完全符合我们的“大团员”的审美思路。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的作品,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这个书名是有讽刺意味的,它讲述了一个孤儿,匹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幻灭的故事,他最终没有当成上等人,当然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远大前程。本书以极其精彩的故事情节紧扣读者的心弦,生动地描写了一个饱受苦难并同命运不断抗争的孤儿匹普的心理历程,最后他终于悟出人生道理,成为一名普通人,并与初恋情人握手重逢,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远大前程》的故事情节有它的独特之处,读来让读者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本书的主人公匹普,更是联系其它人物角色的一条主线。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匹普就是被环境改变的。一开始,匹普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是多么的天真,轻易信人,富有同情心。然而,匹普遭遇的宿命就是遇上了一位女皇般的姑娘,这位姑娘将透彻影响他的一生。他开始瞧不起自己,开始为自己的家庭环境及出身感到自卑,“而我一想到这座宅邸,心中就没有一丝阳光!同时对自己的行为也更为厌恶,也更瞧不起自己的家庭。”这是一段很好的情景交融的写法,在这样一所恐怖的房间里,匹普彻底瞧不起自己。是中了魔吗?不!这正应了一句真理:人是环境中的产物。是环境改变了匹普。进一步,匹普“交上好运”后,已鬼迷心窍了,非要去当上等人。匹普要求赫伯特教他礼貌与规矩,说明他急于想成为一个伦敦人。但是,无论怎样,匹普内心中的善良,还是可以体会到的。他暗中花钱支助赫伯特的事业,这表明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对朋友慷慨仁义,决不吝啬。知道他的恩人竟然是一个逃犯时,他开始从环境中蜕变出来。“与恩人道别开始变得沉重与焦虑了。”这说明匹普开始关心恩人的安危并且对恩人产生感情了。“即使缺钱也不再用恩人的钱。”表明匹普内心美好的东西开始复苏,最终,他还是过上了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最后,匹普与艾丝黛拉手握住手,一道走出废墟,广大的天地沉浸在静谧的月华之中……从废墟到夜雾再到月华,象征了匹普和艾丝黛拉爱情的三部曲,开始是不可能,后来是朦朦胧胧,最后是月光普照。这是一个大团圆结局,总算无遗憾。
出身贫寒,曾经经历过家庭破产的狄更斯用深刻的笔触,以一个底层平民男孩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英国19世纪初的社会全景。他的社会批判性,对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平实流利的语言,使这个伟大著作的可读性非常强,并不是象通常的大部头那样令人望而生畏。每天睡前读上一段,沉浸于皮普的喜怒哀乐之中,为皮普的未来梦想或担忧,能够使人感受到名著所蕴涵的神秘而温暖的力量。
我相信,小说是通往作者内心的跨越时空的桥梁,用心阅读,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所知所想,所忧所感。名著的魅力是无限的,这也是作家魅力的体现。《远大前程》透过平淡文字,透射出作家对贫苦百姓的爱心和虚伪社会的批判。感受一个伟大的作品,感知一个善良的心灵,是莫大的享受。
多说一句,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都不能摆脱其被政治利用的境况。从前苏联到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狄更斯及其作品被赋予了太多的阶级性。人们没有探讨作家和作品的良知和良心,而是不断利用狄更斯的所谓“阶级局限性”来对资本主义进行剖析和批判。在文学评论界中,这些作品都异常复杂。我想,我们不是道学家,不是革命者,更不是才子、流言家,我不想强行给200年前的狄更斯贴上太多阶级标签。我们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感受爱,享受爱。
影迷附录:狄更斯的作品都有很强的镜头感,如果用心,你完全也能够从薄薄的纸面上看到丰富的七彩人生。从第一章摘抄一段,以飨读者:
我们的家乡是一片沼泽地区。那儿有一条河流。沿河蜿蜒而下,到海不足二十英里。我领略世面最初、最生动的印象似乎得自于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下午,而且正是向晚时分。就在那时我才弄清楚,这一片长满荨麻的荒凉之地正是乡村的教堂墓地;已故的本教区居民菲利普·皮利普及上述者之妻乔其雅娜已死,双双埋葬于此;还有阿历克山大、巴斯奥鲁米、亚布拉罕、特比亚斯和罗吉尔,他们的五位婴儿已死,也都埋葬于此。就在那时我才弄清楚,在这坟场的前面,一片幽暗平坦的荒凉之地便是沼泽,那里沟渠纵横,小丘起伏,闸门交错,还有散布的零星牲畜,四处寻食;从沼泽地再往前的那一条低低的铅灰色水平线正是河流;而那更远的、像未开化的洞穴并刮起狂风的地方,自然就是大海。就在那时我才弄清楚,面对这片景色而越来越感到害怕,并哇地一声哭起来的小不点儿,正是我皮普。
当你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脑海中是否能够想象出英国农村那种荒凉地域,尤其是在一个小孩子的眼中,更加可怕呢?我在小时候,就曾经在我家后面的小河边产生过这种恐怖心理。
所以,他的作品被大量的、不断的搬上荧屏,进行再创作。这部《远大前程》先后三次被改编成电影,可见其魅力无限。

《远大前程》读后感

十一、远大前程

  大家都听说过英国的作家狄更斯吧!他可是一位著名的大作家啊!我十分佩服他,所以读过他的好几本书。前不久我又买了一本《远大前程》,我读了之后,非常有感触。

  《远大前程》主要讲了:孤儿皮普被姐姐和姐夫抚养长大,过着贫穷却温暖的生活。为了赢得美丽、傲慢的富家女埃丝苔娜的爱情,他决定做有钱的上流社会绅士。机缘巧合,他曾经帮助过的一个逃犯发财后,暗中资助他到伦敦读书,并进入了上层社会。皮普的面前似乎已经是展开了一条康庄大道,他的“远大前程”在前方等着他了。于是他开始鄙视自己的出身,鄙视生活困难的亲人。向埃丝苔娜求爱被拒绝后,资助他的逃犯被抓,财产全部被没收。皮普重新被上流社会抛弃。他痛定思痛,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终于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人生。过了很多年,自食其力的皮普重新回到家乡,得到了自己来之不易的亲情和爱情。

  整部小说写得真实深刻,情节大起大落,富于感染力,尤其是满目“锦绣前程”转眼不见的一段,以及其后历经人情冷暖的中年皮普的形象,让我难以忘怀。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个人生道理:在我们人生得志的时候,千万不能骄傲,也许哪天你就像皮普一样,满目“锦绣前程”刷地一下就不见了。而从皮普身上我还看到了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前程才是真正的“远大前程”。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你一定要记住喔!

  《远大前程》是本好书,你也去看一下吧!

十二、远大前程的读后感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的一部长篇小说,读了让人思绪万千。

  第一次接触是在高中英语课本上。英语老师给我们讲解字句的语法结构,在长句中把主语-动-宾语圈起来,并生动地给我们讲解节选部分。为紧张的第三人生增添了一种文学氛围。

  最初接触《远大前程》是在高中的英语课本上,这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强烈现实意义的伟大作品。

  小说主人公是匹普,他是一个孤儿,是在姐姐家长大的。匹普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像他姐夫一样的铁匠。

  匹普在郝薇香的家里工作时,和郝薇香的养女艾斯黛拉产生了恋情,这使他渴望成为上等人。艾斯黛拉的生父在逃亡,无意中得到匹普的救助。艾斯黛拉的生父在国外发了财,他帮助匹普到伦敦接受良好的教育,并给了他一大笔钱。

  不久,艾丝黛拉嫁给了别人,逃犯因为事发被捕,这时候的皮普情感上被打击,财产被没收,只好流浪到海外谋生。后来,当匹普回来的时候,艾斯黛拉的丈夫已经不在世,两个陷入困境的恋人终于走到了一起,离开了房东被毁的老房子。

  也因事发而被捕,踌躇满志的匹普受到感情上的打击,财产也被没收,只好流浪到海外谋生。后来,匹普回国,艾斯黛拉的丈夫过世,两个饱经忧患的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离开了艾斯黛拉已颓废的旧宅。

  当金钱和地位的诱惑进入一个人的生活,或升华,或堕落。人生短暂而漫长,万事皆成。即使像匹普一样,他被无情地抛弃在生命的最底层,也许这是另一座山的起点。

十三、远大前程

  我所看的《远大前程》并不是原著,而是“书虫”系列图书里的简化版。但它也记述了原著的大部分内容。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这的确是一本好书,里面隐藏了许多道理,内容也峰回路转。

  《远大前程》英文名叫GreatExpectations。它是由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写的。主人公的名字叫匹普,故事是由匹普在小村庄的教堂墓地里遇到一个逃犯开始的。这个逃犯叫阿伯尔·马格韦契,刚从监狱船里逃出来的,他非常饿,便威逼匹普给他拿食物。匹普觉得非常害怕,便给了逃犯食物。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逃犯改变了匹普的一生。匹普爱上了一个上层社会的女孩,从此他开始不再安分了。他羞于与自己的伙伴为伍——他姐姐的丈夫,他的好友,一个铁匠;还有村子里的其他人。当他知道有人给他一大笔钱去让他接受高等教育时,匹普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终于配得上那个小姐了,他离开了村子,离开了好友,他忘记了童年的那个逃犯,去伦敦学习去了。后来他发现那一大笔供他读书的钱是那个逃犯再次越狱后辛苦打工的钱时,他厌恶的全身发抖,他后悔离开了自己原来的好朋友而去与逃犯为伍。后面又发生了一连串的事,这里就不细说了。

  人总是希望和周围的朋友攀比,如果他们有钱,我们肯定也希望有钱,相反,如果他们很穷,那么我们却不在乎同样受穷,这大概是人的天性吧。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的愚蠢而羞愧,我们只会因为比周围的朋友更蠢才感羞愧。匹普正是因为与上层小姐交流过后,感到羞愧,他才会厌恶以前和他一起的那些朋友们。假如我们未期待拥有,就不会对失去而沮丧。既然我们不曾指望富有,我们也不会因为贫穷而失望。

  懂得知足的人最快乐。对物质的追求是没有尽头的,此时需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去认清哪些是我们必须的,哪些是我们不必需要的。

十四、远大前程读后感

  《远大前程》中英文版是在老公书柜里发现的,奔着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名认真阅读。经过两个星期的业余时间才读完。每天晚上睡觉前读几句英文,渐渐地内心在故事中平静下来,将我带入一种宁静悠闲的状态中。可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睡前读物。

  故事一开始的叙述和描写极其普通,越往后读越觉得情节精彩和构思巧妙。尤其是一个又一个谜底的揭开,让人恍然大悟而又不禁拍案叫绝。

  幼时胆小单纯的皮普,遇到了一个女皇般的姑娘。他开始瞧不起自己的出生和生活环境。他期待着他的远大前程,梦想能成为一个伦敦人,一个真正的绅士。但本质的善良,又使他暗地帮助朋友。当得知自己的恩人是逃犯时,尽全力去保护他,即使缺钱也不再用恩人的钱。最终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但人的本性也同样影响着环境。每个人都梦想着拥有远大前程,但能够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平凡生活才是一种幸福!

  奇妙的构思是这部小说的亮点。故事以皮普为主线,将众多人物贯穿在一起,折射出社会的不同现实。正如同老舍的《骆驼祥子》,叙述和描写都不曾离开男主角,却依然显得新颖精彩、富含蕴味。

十五、远大前程读后感

  最近在看另一本国外名著,《远大前程》。虽然刚开始看,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远大前程》,又名《孤星血泪》,是英国作家狄更斯晚年写的一部教育小说。主人公皮普以自传体的方式讲述了从七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这部小说贯彻了狄更斯的写作风格,通过书中孤儿匹普的跌宕起伏来表达他对生活和人性的看法。

  故事开始于1812年的平安夜。皮普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孤儿,由严厉而凶狠的妹妹带大。他和他老实的铁匠姐夫乔经常被她姐姐打。一天,皮普在父母的墓前遇到了一个逃犯。逃犯威胁他,要求皮普给他食物和文件。善良而恐惧的皮普照做了,但不久,这名逃犯在与另一名逃犯搏斗的过程中再次被警方逮捕。

  虽然故事似乎才刚刚开始,但是社会的黑暗,阶级的不平等,皮普的悲惨经历,恐惧心理都已经在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皮普的妹妹霸道不讲理,但在外人面前很高傲;村里的人见风使舵,瞧不起皮普;逃犯在欺负人.只有乔和皮普心地善良,互相关心,为别人着想。但是想想,大家都穷,谁不是为世态所迫,生活所逼呢

  《远大前程》中还有许多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等待我去探索,我会继续读下去,从中得到更多启发!

远大前程读后感

十六、《远大前程》的读书笔记领悟

  上周我拜读了狄更斯的《远大前程》这部经典小说。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小男孩救了一个人从而改变了整个人生的故事。当真相出现,远大前程瞬间幻灭,留下的是惶恐与不安,以及最后的新生。

  皮普年幼就失去双亲,只能和姐姐一家生活在一起。姐夫乔是个铁匠,皮普的未来一望可见,长大后和姐夫学打铁。命运却不按照剧本而来,皮普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郝薇香小姐。郝薇香小姐结婚前夜被丈夫抛弃,从此性格怪异,独居多年。艾斯黛拉是被郝薇香小姐领养的孤儿,美丽却没有心。十来岁的皮普很快就爱上了艾斯黛拉,却被艾斯黛拉玩弄于鼓掌之中。转机再次出现,皮普在和姐夫学了两年打铁后,突然接到消息,可以继承一大笔钱财。他可以前往伦敦求学,等到了年龄还可以继承一笔遗产。皮普一直以为,这是郝薇香小姐在资助他以成全他和艾斯黛拉,一直满怀期待。在伦敦,皮普开始了他的上流生活,逛剧院,挥霍钱财,甚至还雇了个小童为他服务。但是,他和艾斯黛拉却依旧没有什么进展。他的生活环境也使他产生了心态变化,对以往在铁匠铺的生活他避而远之。虽然他明白姐夫乔的好心肠,但是也不太愿意与之交往了。

  远大前程的幻灭来得很快。资助他钱财的人其实是逃犯马格维奇,而这个逃犯找到了皮普,说出了他资助皮普的真相。原来,在皮普年龄尚小的时候,曾救过马格维奇一次。为了报恩,马格维奇辛辛苦苦在海外干活,把钱寄回来给皮普生活。马格维奇希望看到皮普成为人上人,他顶着逃犯的身份偷渡回国,时刻都有可能被抓。皮普陷入了惶恐与不安,他担心马格维奇被抓。他猛然明白郝薇香不是资助他的人,艾斯黛拉冷漠对他也是真的不喜欢他。一切都推倒重来,皮普努力帮助马格维奇离开伦敦前往别的城市,逃脱追捕。最终,马格维奇还是被捕,皮普拒绝了继承马格维奇的遗产,全部上交法庭。在这么多的打击下皮普生病了,在他发烧性命垂危时,是他的姐夫前来照顾他康复。

  经历了这一番波折后,皮普又重归原点,但是他的心态完全改变。从一开始一文不值靠姐姐一家养大,到后来有人资助挥霍无度忘了自己的亲人,最后远大前程幻灭后惶惶不可终日。最终,通过这一系列变化,皮普明白了真正的亲情、友情,回归朴实生活,重获新生。人生之中很多事情都是都是金钱无法替代的。

  我很佩服狄更斯,他把当时社会的一副完整的画卷展示在你面前,其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值得细细推敲,而我所说的不过千分之一。

十七、《远大前程》读后感

  好书改变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在初中的时候我读过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写的小说《远大前程》。资料是这样的:

  父母双亡的小兄弟姐妹皮普(菲力普),从小由一个母老虎姐姐抚养,他和憨厚的铁匠姐夫乔经常受到老婆的殴打,有一天,皮普在父母的坟墓前遇到一个逃犯,那逃犯吓唬他威胁他,让皮普为他弄来食物和矬子(用来弄开枷锁),恐惧的皮普照做了,但不久,逃犯就在和另一个逃犯搏斗的过程中被pol。ice逮捕了。

  不久,富有的老处女郝维辛小姐派人为她寻觅一个男孩,以伴老服务的名义,来实施她恶毒的感情游戏的计划,皮普被选中了,每一天忍受喜怒无常的骄傲的埃·斯黛拉的羞辱和老处女郝维辛小姐的嘲笑。为了维护被老处女和小处女伤害的自尊心,皮普暗地里决心学习识文断字,并期望有好的前途,并且期望最后能娶骄傲的埃·斯黛拉,他不但找了个叫毕蒂的女生,还找了村里的老修女。

  但他知道这样下去是无法超越埃·斯黛拉的,于是只好认命作了铁匠,然而突然有一天,郝维辛小姐的御用律师前来,说有个神秘人要把财产全部留给皮普,并带他去伦敦理解礼仪交际的教育,皮普很高兴自我最后能有好的前途了。

  单纯无知的皮普慢慢习惯了伦敦的生活,和小时候打架的赫伯斯成了兄弟姐妹和室友,从律师那里拿钱挥霍,结识了律师手下的一个官员,在一个郝维辛小姐的亲戚家理解教育,并加入了一个愚蠢的俱乐部,并且坚持每星期去看望他喜爱的埃·斯黛拉,并沉湎于她的美色和谎言,并妒嫉一个和埃·斯黛拉来往密切的猥琐龌龊的富有的乡绅士,从而开始了他的交际活动。期间他还听说了一件故事:20多年前,老处女在结婚典礼上,被弟弟亚瑟和未婚夫康生合谋骗了一大笔钱,然后整天萎靡不振,停留在过去的回忆里。

  皮普质疑地问为什么那未婚夫不直接和老处女结婚而得到一切财产,却愚蠢地选取和弟弟合作只得到一半财产,赫伯斯解释说那可能是正因那未婚夫已经结婚了,而弟弟亚瑟和康生的老婆联盟,两人一齐要挟他,而康生知道自我没有雇佣打手,来不及杀人灭口,如果康生选取和老处女结婚,他们就把这事捅出去,康生就会失去老处女的信任和财产,一无所有。因此康生只好屈服。

  不久那位神秘的监护人现身了,他就是当年那个被帮忙的逃犯,他讲了故事的另一个角度:他是康生和亚瑟计谋得逞后收下的另一个同谋,在康生的指示下,他和康生的妻子合谋杀害了亚瑟谋夺了他的财产,并用这笔钱作为资金进行一些非法的贸易活动,不久,他们被逮捕了,康生把所有的罪推给逃犯,两人一齐进入监狱。

  而逃犯的妻子刚生下了他们的女儿埃·斯黛拉,逃犯的妻子正因一齐杀人罪被起诉,郝维辛小姐的律师帮忙她摆脱了牢狱之灾,并把她的女儿埃·斯黛拉献给郝维辛小姐,然后用杀人罪和女儿的前途作威胁,正因杀人犯的女儿理应也被关进监狱,结果律师成功地让那逃犯的妻子老老实实地为他做了20几年的奴隶。

  为了摆脱老处女的控制获得自由解放,埃·斯黛拉决定和那个乡绅结婚,老处女懊悔不已,得到皮普的宽恕后欲放火自焚。皮普为了解救她,双手受伤。老处女死前将遗产留给了艾斯黛拉和正直的亲戚马修。

  皮普知道一旦逃犯被抓,他从逃犯那里继承的财产也将被充公,正因他不会洗钱,又不懂法律,因此只好为了帮忙被妒嫉的乡绅告发的逃犯,愚蠢地决定带着兄弟姐妹赫伯斯冒险帮忙他逃到外国,3人连同船夫出发,在公海上航行,在快要离开国境的时候,小船被接到乡绅线报的边防pol。ice扣留,赫伯斯和船夫顺利逃走,而皮普和逃犯一齐被抓回监狱。出狱后皮普再次变成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只好在外国打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回到家乡。

  结果再次遭到妒嫉的乡绅的伏击,最后,被他兄弟姐妹赫伯斯救了。最后,他又在那间荒废的别墅里和已经40几岁失去一切财产的心灰意冷的埃·斯黛拉重逢。

  读完小说我不禁感慨万千,难道有钱就是绅士吗?事实证明金钱只会使人堕落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咱们真正就应珍惜的是那些爱咱们,永远陪伴咱们,默默支持咱们的人。

十八、远大前程读书笔记

  匹普只觉得眼前的教堂一跃而起,天旋地转。那个凶神恶煞的逃犯紧紧卡住他的脖子,恶狠狠地把他推倒在墓碑上,嘴里说着吓人的话。那时年幼的匹普哪里知道,被迫为一个囚犯偷食物这件不光彩的事,居然改变了他的一生。

  一诺千金的友谊

  孤儿匹普自幼由姐姐“一手”带大,在脾气暴躁的姐姐的残酷统治之下,只有淳朴善良的姐夫乔给了他父亲般的温暖。沼地上的古炮台、火炉前的小板凳、打铁铺的风箱旁,都保存着他们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只是当“好运”来敲门时,当匹普被未来上等人的生活迷得忘乎所以时,那位氤氲在烟斗雾气里少言寡语的铁匠,用他真诚的眼神默默支持着,也默默提醒着匹普——“我说,老伙计,我们永远是最好的好朋友!”

  匹普飞黄腾达时,乔对他一夜暴富的生活隐隐不安,关心之情溢于言表;匹普一无所有,身患重病时,又是乔在床边日夜陪伴,悄悄偿清了他的所有债务。乔善良真挚的爱时时刻刻在匹普内心深处回荡,渗透了白纸铅字,如冬日穿透窗棂的三寸暖阳般散发出温柔且坚定的光。不仅引领匹普走出了良知泯灭的深渊,也引领着我走出功利与虚妄的诱惑。在书外旁观着匹普人生大起大落的我,不禁被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敦厚铁匠感动,为他祈祷。是爱,是关切,是一诺千金的友谊,能驱散所有悲凉的浓雾,变黑夜为白昼,变阴暗为光明。

  前程似锦的诱惑

  一笔神秘的遗产让匹普从讨人嫌的臭小子摇身变为村里人人巴结的年轻贵族。昔日无处不在的白眼、训诫和厌恶转眼间便化为赞美、讨好和奉承。被爱情和远大前程冲昏头脑的匹普并没有意识到周围乡绅们丑恶的嘴脸,自鸣得意的心情反而让他对老朋友乔和毕蒂冷眼相待。一颗过上上等人生活的种子在他的心底悄悄生根发芽。

  匹普在伦敦过上了挥金如土的生活,也结交了形形色色的“上等人”。其中不乏善良热心的赫伯特,也有狡诈冷血的律师和傲慢狂妄的富家子弟。身处贵族生活中的匹普渐渐发觉,上等人并非如想象般清闲愉悦。对心上人的求而不得更是让他寝食难安。然而更大的打击随之而来。当一切虚幻的妄想如泡沫般破灭,当一切假象和谎言被击得粉碎,当他再次面对幼年的噩梦,当逃犯那双冰凉强壮的手再次朝他伸来……匹普从黄粱美梦中惊醒,却发现一切早就物是人非。他无法回到过去,更无法逃避现实。

  失而复得的初心

  随着逃跑计划的失败和遗产的充公,匹普再次一无所有,回到家乡。这次再也没有人向他献殷勤了,厌恶重新出现在村民的脸上。

  在历尽一场跌宕的人生历险之后,感慨于世事凉薄、人情虚伪的匹普,在老朋友乔和毕蒂身边找到了慰藉。原来真正的朋友就在自己身旁,富贵时不怨,潦倒时不弃。沐浴在乔的爱意和人性的光辉之下,匹普那颗无处安放的挣扎的心,渐渐回归良知。尽管日后的生活风尘仆仆,艰辛漫长,然而这才是人生的正轨。都市虽好,却不是故乡。毕竟,心安即是归处。

  沼泽里的雾气不再弥漫,天空中的阴云不再密布,当年的爱意也转变为亘古不变的友谊。书本内,匹普耗尽半生,终于完成了一次心灵上的远征,找回那颗蒙着尘埃的初心,拂去纤尘,洗净铅华。书本外,我跟随匹普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与他同喜同悲,共哀共乐,既为乔的友谊感动流泪,也为乡绅的虚伪愤愤不平。

  合上书本,时光如同跨越世纪般漫长。我抬头,盛夏的蓝天仿佛永远不会结束,白云勾勒出一条望不见尽头的路。我知道,路上也许会有残酷和诱惑,永葆一颗洗去浮华的心,往往比任何幻想希冀都重要。

  正如东坡之词所言:“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十九、《远大前程》读后感

  本篇小说的特色和精彩之处并不在于华丽的辞藻或深刻的道理,而是在于对主人公性格转变的细腻描述。文中,周围环境对皮普心理的影响无处不在。

  小时单纯的皮普根本没有想过要跻身上流,只是想当一个好铁匠。但自从第一次见到艾斯苔拉之后,他的心里就有了微妙的变化。由于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他第一次嫌自我的鞋子太破,说话的方式不“正规”,并第一次责问乔为什么没有教他“正规”的说话方式。到了伦敦以后,皮普更是来了一个180°的大转弯。

  他开始穿着华丽,肆意挥霍从律师那里得到的神秘人给予的钱财,最终欠了一大笔债;他加入了一个只有“绅士”才能加入的愚蠢俱乐部,并和一个粗俗残忍的乡绅为了艾斯苔拉争风吃醋;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开始厌恶起乔来,认为乔穿着土里土气,举止不合乎“礼仪”,与他接触会有损自我“上层人”的形象;他甚至多次回去拜访郝维辛小姐,却从来没有去过邻近的乔家。当皮普的恩人出现以后,皮普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对他的恩人充满感激,而是嫌弃他太脏,以及他的出现打断了自我“幸福”的生活。

  此时的皮普已经虚荣自私到了极点,和以前的皮普判若两人。但皮普的内心深处还是善良的。皮普之后被逃犯的坎坷身世和他的无私所打动,帮忙他逃跑;财产充公后,一无所有的皮普应对细心照料自我的乔,心中又充满了内疚和感激,从而回归了人性之美。

  贯穿《远大前程》的一个哲学思想就是不一样的环境会造就人的不一样性格。皮普之因此想当一个“上等人”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之后他对乔的冷漠甚至厌恶也都是由周边环境所引起的。小说从这一点告诉人们,人心很容易受世俗的影响而沦丧,因此拥有一颗高尚纯洁的心灵比拥有财富和地位更加难能可贵。

  小说中的英国社会处于19世纪,而此时的社会财富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迅速膨胀。工业资本的出现增大了财富对人的诱惑,也拉大了社会,尤其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贫富差距。

  毫无疑问,狄更斯笔下的这种社会处处透漏着悲观的气息:粗俗残忍、不学无术的恶棍能够透过继承和剥削得到财富成为“上等人”,而善良朴实的乔,劳碌生命也只能在简陋的乡村做铁匠;坚信纯真感情的郝维辛小姐掉入结婚陷阱,钱财被一卷而空;四处诈骗、恶贯满盈的骗子能够利用法律的漏洞屡次逍遥法外,而心地善良的逃犯却因没受过教育屡次为人所迫,遭到陷害,最后病死狱中。

  作者用这样的种种事例,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而作为当时工业社会财富和资本象征的伦敦,在狄更斯笔下更是灰暗、拥挤、肮脏的。狭窄的街道,落满煤渣的旅馆,灰暗的天空,肮脏的监狱,无不代表着工业社会的黑暗与罪恶。相反,乔和幼时皮普所住的乡下,在作者笔下虽然企业标语大简陋,却向来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小说中的乡村和憨厚的乔,代表着人心灵的纯真善良,而在结尾处皮普的回归,也寄托着作者对于人心的完美愿望。

  《远大前程》并不是一篇教育性很强的小说,作者也没有试图透过这篇小说呈现给读者什么大道理,但这篇小说依然值得咱们去认真思考。经济迅猛发展中的中国,其社会和作者笔下的英国社会相比,虽然不一样,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巨大;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从而引发拜金浪潮等等。而在现实生活中,幻想“远大前程”的“皮普”们无处不在,甚至有时就是咱们自我。

  在金钱的诱惑下,许多人都梦想着能一夜暴富或一夜成名,从而跻身社会的“上层”。然而在争取着看似锦绣的“远大前程”之时,有多少人丢掉了心中原有的那份纯真和善良?又有多少人会为了自我的“前程”而去同流合污,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

  当见过了“世面”、获得了成功、成为一个“上等人”之后,咱们是否会嫌弃“土里土气”的“乡巴佬”,哪怕对方以前有恩于自我?咱们又是否会正因怕有损自我颜面而不愿再回到自我破旧简陋的故乡?在目前的中国,有些人或许会认为有了财富,自然也就会有了一切,正因钱是万能的。但读过《远大前程》后咱们能够发现,富有时的皮普过的却并不幸福:他无法获得艾斯苔拉对他的真爱;他整日为了尽早成为一个真正的“绅士”而参加各种无聊的活动,心灵却因缺少了乔对他的关爱而渐渐空虚。《远大前程》告诉咱们,金钱买不来感情,也买不来幸福。

  丧失财产之后一无所有的皮普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重拾了他那颗纯真善良的心,回到了简陋的乡下,过上了简单幸福的生活。比金钱和“远大前程”更为宝贵的,是一颗单纯善良的心,而且拜金潮愈是凶猛,这颗心愈是能体现出人性的完美。它或许不能给人们带来灯红酒绿的生活或崇高的社会地位,但它能使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而人性的光辉,恰恰是生活中最为珍重的财富。

二十、《远大前程》读后感

  由于其书名的讨巧,这本书适合送给即将毕业分别的同学,我就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得到了这本书,并有幸第一次拜读了狄更斯的作品。之后又看了他的《雾都孤儿》,建议大家可以对比阅读:在奥力弗和皮普两个小家伙的命运沉浮中体会百味人生,眼泪和微笑共存。

  《远大前程》并不远大,其实是一个小男孩的努力追求富家小姐,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泡沫破碎的故事。颠覆了中国“人无外财不富”的传统观念,皮普在破产之后反而端正了心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重新得到尊重,并抱得美人归。这些,完全符合我们的“大团员”的审美思路。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的作品,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这个书名是有讽刺意味的,它讲述了一个孤儿,匹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幻灭的故事,他最终没有当成上等人,当然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远大前程。本书以极其精彩的故事情节紧扣读者的心弦,生动地描写了一个饱受苦难并同命运不断抗争的孤儿匹普的心理历程,最后他终于悟出人生道理,成为一名普通人,并与初恋情人握手重逢,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远大前程》的故事情节有它的独特之处,读来让读者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本书的主人公匹普,更是联系其它人物角色的一条主线。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匹普就是被环境改变的。一开始,匹普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是多么的天真,轻易信人,富有同情心。然而,匹普遭遇的宿命就是遇上了一位女皇般的姑娘,这位姑娘将透彻影响他的一生。他开始瞧不起自己,开始为自己的家庭环境及出身感到自卑,“而我一想到这座宅邸,心中就没有一丝阳光!同时对自己的行为也更为厌恶,也更瞧不起自己的家庭。”这是一段很好的情景交融的写法,在这样一所恐怖的房间里,匹普彻底瞧不起自己。是中了魔吗?不!这正应了一句真理:人是环境中的产物。是环境改变了匹普。进一步,匹普“交上好运”后,已鬼迷心窍了,非要去当上等人。匹普要求赫伯特教他礼貌与规矩,说明他急于想成为一个伦敦人。但是,无论怎样,匹普内心中的善良,还是可以体会到的。他暗中花钱支助赫伯特的事业,这表明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对朋友慷慨仁义,决不吝啬。知道他的恩人竟然是一个逃犯时,他开始从环境中蜕变出来。“与恩人道别开始变得沉重与焦虑了。”这说明匹普开始关心恩人的安危并且对恩人产生感情了。“即使缺钱也不再用恩人的钱。”表明匹普内心美好的东西开始复苏,最终,他还是过上了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最后,匹普与艾丝黛拉手握住手,一道走出废墟,广大的天地沉浸在静谧的月华之中……从废墟到夜雾再到月华,象征了匹普和艾丝黛拉爱情的三部曲,开始是不可能,后来是朦朦胧胧,最后是月光普照。这是一个大团圆结局,总算无遗憾。

  出身贫寒,曾经经历过家庭破产的狄更斯用深刻的笔触,以一个底层平民男孩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英国19世纪初的社会全景。他的社会批判性,对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平实流利的语言,使这个伟大著作的可读性非常强,并不是象通常的大部头那样令人望而生畏。每天睡前读上一段,沉浸于皮普的喜怒哀乐之中,为皮普的未来梦想或担忧,能够使人感受到名著所蕴涵的神秘而温暖的力量。

  我相信,小说是通往作者内心的跨越时空的桥梁,用心阅读,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所知所想,所忧所感。名著的魅力是无限的,这也是作家魅力的体现。《远大前程》透过平淡文字,透射出作家对贫苦百姓的爱心和虚伪社会的批判。感受一个伟大的作品,感知一个善良的心灵,是莫大的享受。

  多说一句,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都不能摆脱其被政治利用的境况。从前苏联到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狄更斯及其作品被赋予了太多的阶级性。人们没有探讨作家和作品的良知和良心,而是不断利用狄更斯的所谓“阶级局限性”来对资本主义进行剖析和批判。在文学评论界中,这些作品都异常复杂。我想,我们不是道学家,不是革命者,更不是才子、流言家,我不想强行给200年前的狄更斯贴上太多阶级标签。我们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感受爱,享受爱。

  影迷附录:狄更斯的作品都有很强的镜头感,如果用心,你完全也能够从薄薄的纸面上看到丰富的七彩人生。从第一章摘抄一段,以飨读者:

  我们的家乡是一片沼泽地区。那儿有一条河流。沿河蜿蜒而下,到海不足二十英里。我领略世面最初、最生动的印象似乎得自于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下午,而且正是向晚时分。就在那时我才弄清楚,这一片长满荨麻的荒凉之地正是乡村的教堂墓地;已故的本教区居民菲利普·皮利普及上述者之妻乔其雅娜已死,双双埋葬于此;还有阿历克山大、巴斯奥鲁米、亚布拉罕、特比亚斯和罗吉尔,他们的五位婴儿已死,也都埋葬于此。就在那时我才弄清楚,在这坟场的前面,一片幽暗平坦的荒凉之地便是沼泽,那里沟渠纵横,小丘起伏,闸门交错,还有散布的零星牲畜,四处寻食;从沼泽地再往前的那一条低低的铅灰色水平线正是河流;而那更远的、像未开化的洞穴并刮起狂风的地方,自然就是大海。就在那时我才弄清楚,面对这片景色而越来越感到害怕,并哇地一声哭起来的小不点儿,正是我皮普。

  当你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脑海中是否能够想象出英国农村那种荒凉地域,尤其是在一个小孩子的眼中,更加可怕呢?我在小时候,就曾经在我家后面的小河边产生过这种恐怖心理。

  所以,他的作品被大量的、不断的搬上荧屏,进行再创作。这部《远大前程》先后三次被改编成电影,可见其魅力无限。

《远大前程》读后感